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2024年金融运行分析及2025年展望

2025-1-7 14:44| 发布者: 门户生活| 查看: 2712| 评论: 0

文章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若愚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财金研究室主任

2024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引导金融平稳运行,社会流动性稳定扩张,社会融资成本稳步下行。2025年,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双重功能,加大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024年金融运行情况及特点

货币政策宽松推动社会流动性扩张。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推动社会流动性扩张。数量调控方面,年初以来两次降准共1个百分点;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总体滚动续作;新设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由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货币需求趋弱,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无法完全对冲货币供给内生性收缩压力,货币供应量余额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小幅下行。央行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预计此次统计口径调整后,M1增速将较原统计口径下的增速上升,同时波动幅度下降。

居民短期贷款与企业中长期贷款少增较多。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4.48万亿元。分部门看,居民和企业贷款均同比少增较多。分期限看,各期限贷款均同比少增,居民短期贷款和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少增较多。分用途看,9月末,固定资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3%,经营性贷款余额增长9%,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和5.6个百分点。普惠、绿色和科创等重点领域贷款保持较高增长,但增速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人民币贷款少增拖累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24万亿元。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持续低迷,前11个月累计增加1304亿元,同比少增25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发行导致政府融资多增较多,前11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9.54万亿元,同比多8668亿元。企业直接融资总体同比减少,前11个月企业债券净融资1.93万亿元,同比多257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416亿元,同比少5007亿元。

央行降息引导市场利率与贷款利率下行。央行于7月和9月两次下调7天逆回购和1年期MLF操作利率,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引导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下行,进而推动贷款利率下降。货币市场利率上半年区间波动,下半年走低。政策推动贷款利率降至历史低位。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贬值。2024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小幅走贬,7月下旬至9月出现一波较快升值,随后有所回调。截至12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回落至7.299,较上年末贬值2.84%。美联储降息节奏不及预期叠加特朗普胜选触发“特朗普交易”,美元指数在四季度走出强劲升势。人民币跟随美元对非美货币普遍升值。截至12月27日,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即期汇率较上年末累计升值3.28%和8.50%。由于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升值居多,CFET人民币汇率指数累计升值3.69%。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前三季度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量总计30.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前10个月,银行代客涉外收支顺差161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逆差1010亿美元。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净流入,银行结售汇则呈现逆差,显示居民和企业汇率预期偏向于持有外汇。前三季度,衡量企业结汇意愿的外汇收入结汇率为62.1%,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衡量企业购汇意愿的外汇支出售汇率为68.9%,与上年持平。

总体来看,2024年金融总量稳定增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充裕,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宽松效应的有效释放和金融平稳运行的有效助力有利于克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我国经济运行和社会预期平稳向好,有利于生产端持续回升和需求端不断恢复。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从各项金融总量和结构性指标运行表现看,金融“五篇大文章”有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深入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绿色金融快速增长推动经济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服务社会民生改善,数字金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2025年,金融调控和金融运行将继续为经济运行的稳中有进和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推进保驾护航。

2025年金融调控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排,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的政策立场,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和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性。把握好信贷与债券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保持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适当下调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等政策手段,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坚持以我为主的利率政策,择机适当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和MLF利率等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行。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推动银行负债成本稳中有降。

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排,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赤字率和赤字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均将有所扩大,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工作将稳步推进。货币政策需加强协调,强化对政府债券发行的流动性支持,配合国债和地方债发行节奏,前瞻性通过降准、MLF、国债买卖和逆回购等多种工具,加大流动性投放,保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平稳充裕。加强信贷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定向调控手段与特种国债、专项债等财政政策工具的配合,发挥协同效应,加大对“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房地产“三大工程”建设( 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

稳步推进各项金融体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2025年需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通过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健全投资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制、目标体系、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升债市定价功能和市场稳健性。加强股票市场投资端建设,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加快融资端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

文章来源:中国网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