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无糖冰乌龙2024 美联储降息引发全球震动2024 年,全球金融市场最为瞩目的焦点之一,无疑是美联储的降息行动。这一年里,美联储的每一次议息会议都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弦,其决策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 9 月开始,美联储拉开了降息的大幕。当时,美国经济数据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通胀率有所下滑,就业市场虽总体稳定但也初现疲态,为降息提供了契机。美联储果断出手,宣布降息 50 个基点,这一重磅举措瞬间打破了市场原有的平静。全球股市闻风而动,美股三大指数大幅上扬,道琼斯指数、标普 500 指数、纳斯达克指数纷纷刷新阶段高点,投资者们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新一轮牛市的曙光。新兴市场股市也不甘示弱,资金如潮水般涌入,亚洲、拉美等地的主要股指一路飘红,市场一片繁荣景象。 紧接着 11 月、12 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又分别降息 25 个基点。然而,市场的反应却开始变得复杂起来。12 月那次降息后,美股市场竟上演了戏剧性的反转,三大指数不涨反跌,道琼斯指数更是出现罕见的 10 连跌,让投资者们大跌眼镜。与此同时,黄金市场也陷入剧烈震荡,原本在降息预期下应高歌猛进的黄金价格,却出现了大幅跳水,一度跌破关键支撑位;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更是惨不忍睹,暴跌超 6000 美元,价格直逼 10 万关口,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全球其他股市也未能幸免,亚太股市普遍低开,澳大利亚、日本股市开盘即崩,A 股市场虽奋力抵抗,也难掩颓势,只能勉强稳住阵脚。 这一系列看似矛盾的市场反应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深层次因素。一方面,美联储降息虽然理论上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为市场注入资金,但连续降息也引发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投资者开始恐慌性抛售资产;另一方面,特朗普即将于 2025 年 1 月 20 日就职,其政策主张充满不确定性,如可能推行的减税、加征关税以及收紧移民政策等,都让市场对未来通胀预期、企业盈利前景感到迷茫。 如今,站在 2024 年末展望 2025 年,投资者们心中满是疑惑:美联储还会继续降息吗? 2024 年美联储降息全记录(一)首次降息:开启宽松大幕2024 年 9 月 18 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 50 个基点至 4.75%-5.00%,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惊涛骇浪。这是美联储自 2020 年 3 月以来的首次降息,标志着其货币政策正式开启新的宽松周期,背后是美国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 彼时,美国通胀压力虽有所缓和,但经济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持续高企的通货膨胀曾让民众苦不堪言,物价飞涨,生活成本急剧攀升。尽管核心物价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可劳动力市场已现疲态,中小企业裁员风波不断,就业增长放缓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4 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更是令人大失所望,消费市场也随之陷入低迷,民众消费意愿低落,高额债务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在此背景下,美联储果断出手,试图以降息这剂 “猛药” 来重振经济雄风。 从决策过程来看,美联储内部其实也存在分歧。美联储理事鲍曼就投下了反对票,她更倾向于降息 25 个基点,认为过于激进的降息可能引发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但多数决策者认为,当前经济形势紧迫,亟需大幅降息来刺激经济复苏。会议声明的措辞也出现重大变化,强调对通胀持续降至 2% 更有信心,同时指出就业增速 “已放缓”,失业率虽有所上升但仍保持低位,实现就业和通胀双重目标的风险 “大致平衡”。 这一降息决定带来的即时影响堪称震撼。全球股市一片欢腾,美股三大指数闻声大涨,道琼斯指数、标普 500 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涨幅均超 2%,投资者们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新一轮牛市的曙光。新兴市场股市也备受鼓舞,大量资金涌入,亚洲、拉美等地的主要股指纷纷上扬。美元汇率则应声下跌,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相对升值,国际资本流动格局被瞬间改写。美元的贬值预期使得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债,转投其他资产,黄金价格更是一飞冲天,一举突破 2000 美元 / 盎司大关,创历史新高,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避险 “香饽饽”。 (二)后续降息:节奏与变数首次降息的余波未平,美联储在 11 月和 12 月的议息会议上继续出招。11 月 7 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 25 个基点到 4.50% - 4.75% 之间,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一次,市场反应相对平稳,美股市场延续涨势,道琼斯指数、标普 500 指数再创历史收盘新高,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增强。 然而,到了 12 月 18 日,当美联储再次宣布降息 25 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 4.25% - 4.50% 时,市场却风云突变。美股市场不涨反跌,三大指数大幅下挫,道琼斯指数出现罕见的 10 连跌,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一方面,连续降息引发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深度担忧,投资者担心美联储如此频繁降息是在掩盖经济深层次的问题,害怕经济衰退即将来临;另一方面,即将于 2025 年 1 月 20 日就职的特朗普政策主张充满不确定性,其可能推行的减税、加征关税以及收紧移民政策等,让市场对未来通胀预期、企业盈利前景感到迷茫,投资者纷纷选择抛售股票,持币观望。 在这两个月的降息决策过程中,经济数据成为了左右美联储行动的关键因素。11 月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新增非农就业人口虽有所回暖,达到 22.7 万人,高于预期,但失业率却小幅抬升至 4.2%,薪资增速持平于前值,这表明就业市场回暖的同时,仍存在隐忧。通胀方面,虽然整体通胀率朝着 2% 的目标有所迈进,但核心通胀的韧性犹存,这使得美联储在降息时不得不谨慎权衡,既要刺激经济增长,又要防止通胀反弹。 此外,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美联储的决策增添了变数。欧洲经济增长乏力,英国脱欧后续影响仍在发酵,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恶化,这些外部因素都如 “紧箍咒” 一般,制约着美联储的降息步伐,使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得不瞻前顾后,力求在复杂的经济局势中找到平衡。 各方对 2025 年美联储降息的预判(一)经济学家观点碰撞在金融领域的风云变幻中,经济学家们宛如智慧的灯塔,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市场参与者照亮前行的道路。他们对 2025 年美联储降息的预测,犹如一场精彩的思维博弈,观点各异却又引人深思。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简・哈祖斯大胆放言,预计 2025 年美联储将降息 150 个基点。这一预测背后,是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深度担忧。哈祖斯指出,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滑,已然跌破关键心理关口,这是市场对未来经济信心不足的强烈信号。同时,制造业 PMI 指数连续多月处于荣枯线下方,企业投资意愿低迷,新订单数量锐减,工厂产能利用率下滑,种种迹象表明实体经济正在困境中挣扎。消费端同样不容乐观,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家庭债务高企,信用卡违约率上升,这些因素都可能促使美联储采取大幅度降息措施来刺激经济复苏。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则相对保守,他认为 2025 年美联储降息幅度仅为 50 个基点。费罗利的依据在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韧性犹存,尽管部分行业有裁员现象,但整体失业率仍维持在相对低位,薪资增长也较为稳定,这为经济提供了一定的支撑。而且,近期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兴岗位,吸纳了不少劳动力,使得就业市场不至于崩塌。此外,美国房地产市场虽不复往昔火爆,但在低利率环境下已逐渐企稳,房价温和上涨,房屋销售量也趋于平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所以美联储无需大幅降息。 而在通胀问题上,经济学家们也存在分歧。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美联储此前的降息操作以及可能的进一步宽松政策,会像打开 “潘多拉的盒子”,引发通胀大幅反弹。他们指出,油价受地缘政治影响波动剧烈,一旦油价飙升,将带动运输、化工等诸多行业成本上升,进而传导至消费端,推高物价。同时,特朗普政府的财政刺激计划,如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能会在短期内创造大量需求,加剧通胀压力。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导致全球产业链受阻,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会持续压制通胀,即便美联储降息,通胀也难有大幅上涨空间。这些观点的分歧,根源在于对经济数据的解读不同,以及对各种影响因素权重的考量差异,而这也正是经济学的魅力与挑战所在。 (二)金融机构预测分歧在金融市场的大舞台上,金融机构作为重要参与者,它们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测备受瞩目。就 2025 年美联储降息一事,各大金融机构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如同璀璨繁星,各放光芒却又不尽相同。 富国银行的研究团队发布报告称,预计 2025 年美联储将分三次降息,累计降息 75 个基点。他们基于对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的细致剖析得出这一结论。从消费层面来看,美国零售销售数据增长乏力,近几个月连续低于预期,消费者在高物价与收入增长放缓的双重夹击下,捂紧了钱包,消费意愿降至冰点,这无疑给经济增长蒙上阴影。企业层面同样问题重重,商业投资持续下滑,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不得不削减开支、收缩业务版图。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美联储有必要适度降息,以提振经济活力,每次降息 25 个基点,分三次实施,既能稳步刺激经济,又可避免市场过度波动。 与之相比,芝商所的预测模型则给出了更为激进的信号。通过对利率期货市场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及复杂的计量模型运算,芝商所预计 2025 年美联储降息幅度可能高达 200 个基点。他们认为,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正通过贸易、金融等多个渠道向美国传导,美国出口受阻,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工厂订单大幅减少,大量产能闲置。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增多,股市估值过高,一旦泡沫破裂,将引发连锁反应,冲击实体经济。为防患于未然,美联储大概率会采取大幅度降息举措,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稳定经济与金融秩序。 而花旗银行的观点则相对温和,预计 2025 年美联储降息幅度在 50 - 100 个基点之间。花旗银行的分析师们关注到美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些亮点,如科技行业创新驱动下的部分领域高速增长,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与就业机会,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同时,美国政府在财政政策上也有一定的调控空间,可通过税收调整、专项补贴等手段助力经济发展。因此,美联储不需要像市场悲观预期的那样大幅降息,但考虑到整体经济放缓趋势,适度降息仍是必要之举,降息幅度会相对克制。 影响 2025 年美联储降息的关键因素(一)美国经济的内在动力与隐忧美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的 “领头羊”,其走势一直备受瞩目。2024 年的经济数据宛如一幅斑斓画卷,展现出诸多亮点与阴影,这些都将深刻影响 2025 年美联储的降息决策。 经济增长方面,2024 年美国 GDP 增速预计在 2.5% 左右,虽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一定的韧性。消费支出作为经济增长的 “压舱石”,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这一年里,消费者信心指数虽有起伏,但总体稳定在较为乐观的区间,民众的消费意愿并未因经济增速放缓而大幅受挫。节假日期间,各大商场人头攒动,电子产品、时尚服饰等商品销量可观,线上购物更是火爆异常,亚马逊等电商平台订单量屡创新高。然而,企业投资却略显疲态,受贸易不确定性、技术创新瓶颈等因素制约,企业在扩大生产、更新设备方面的投入愈发谨慎,资本支出增速持续下滑,这犹如给经济增长的引擎套上了一层枷锁。 就业市场犹如一把 “双刃剑”,既是经济稳定的基石,又暗藏危机。2024 年失业率稳定在 4% 左右,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劳动力市场看似一片繁荣。新增非农就业岗位数量可观,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尤其是服务业领域,餐饮、旅游、医疗保健等行业用工需求旺盛,为就业增长立下汗马功劳。但深入探究,却发现问题重重。一方面,劳动参与率持续低迷,部分劳动力因技能不匹配、长期失业等原因退出劳动力市场,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工资增长乏力,尽管就业市场紧俏,但薪资涨幅未能跟上物价上涨步伐,劳动者实际购买力下降,这不仅影响民众生活质量,还可能抑制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进而拖累经济增长。 通胀问题则如高悬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令美联储如履薄冰。2024 年,美国通胀率在波动中下行,核心通胀率逐步接近美联储 2% 的目标。能源价格在全球供需调整下趋于稳定,国际油价在年中大幅回落,使得运输、化工等行业成本降低,缓解了通胀压力;食品价格受农业丰收、供应链优化等因素影响,涨幅也得到有效控制。但潜在的通胀风险依然不容忽视,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租金价格稳步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服务价格悄然攀升,一旦这些因素形成合力,通胀很可能反弹,给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展望 2025 年,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阻力并存。一方面,科技领域的创新有望为经济注入新活力,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加速推进,可能催生新的产业集群,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带动投资增长;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如大规模的交通网络升级、新能源设施建设等,将直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抑制美国出口,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不散,国际贸易争端随时可能再度激化,冲击美国相关产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难度加大,高额财政赤字限制了政府进一步刺激经济的空间,而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降息能否有效提振经济仍存疑问。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得美联储在 2025 年降息决策上陷入两难境地,既要防范经济衰退,又要警惕通胀死灰复燃。 (二)政治因素:白宫新主带来的政策变数随着特朗普于 2025 年 1 月 20 日再次入主白宫,美国的政治风向发生显著转变,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主张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对经济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特朗普一贯秉持 “美国优先” 理念,在贸易政策上主张强硬立场,誓言重振美国制造业。他上台后,极有可能加大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壁垒,尤其是针对中国、墨西哥等主要贸易伙伴。这一举措旨在保护本土产业,促使制造业回流,但也引发诸多连锁反应。一方面,关税提升促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直接推高国内物价水平,加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可能导致美国出口受阻,农业、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首当其冲,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滑,进而拖累整体经济增长。例如,美国大豆出口因中国加征关税而遭受重创,大量大豆积压在仓库,农户收入锐减;汽车制造商面临零部件供应短缺和海外市场萎缩双重困境,不得不削减产量,裁员风波此起彼伏。 在财政政策领域,特朗普雄心勃勃的减税计划再次提上日程,意图通过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激发经济活力。不可否认,减税在短期内能增加企业现金流,刺激居民消费,为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然而,长期来看,财政赤字将如滚雪球般急剧扩大,政府债务负担加重,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为弥补财政缺口,政府可能加大国债发行规模,导致债券市场供过于求,国债收益率上升,进而抬高市场利率,与美联储降息政策背道而驰。而且,庞大的债务利息支出将挤占其他公共支出项目,如教育、医疗、科研等,削弱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 移民政策方面,特朗普收紧移民政策的决心坚定不移,计划大幅减少非法移民数量,并严格限制合法移民流入。从经济角度分析,移民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美国劳动力市场,尤其是低技能劳动力密集的建筑、农业、家政服务等行业,移民劳动力的减少将加剧这些行业用工荒,推高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抬升物价;同时,高科技领域的移民人才受限,将阻碍技术创新步伐,削弱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优势,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特朗普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干预倾向也为市场增添诸多不确定性。在其首个任期内,便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加息政策,向时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如今重返白宫,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与通胀隐忧并存的复杂局面,他极有可能再次对美联储降息决策指手画脚,试图让货币政策服务于其政治目标。这无疑将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使货币政策决策过程陷入政治纷争的泥沼,增加市场对政策稳定性的担忧,投资者信心受挫,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结语2025 年美联储是否降息,犹如一场扣人心弦的悬念剧,在全球金融舞台上持续上演。从 2024 年的降息历程来看,其决策过程充满变数,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美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政治局势的风云变幻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联动效应。各方对其预判也是百家争鸣,不同经济学家和金融机构依据各自的分析模型与数据洞察,给出了大相径庭的预测。而这一决策的走向,无论是对美国本土的股市、债市、房地产等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的新兴经济体、汇率、贸易格局,乃至全球金融稳定,都将产生意义深远的多面影响。普通投资者在这波涛汹涌的金融浪潮中,唯有凭借对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依据自身风险偏好精心布局资产,方能稳立潮头。展望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仍将是全球经济走势的关键风向标,我们需持续关注、深入剖析。 文章来源:无糖冰乌龙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