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来源:市场资讯 10月28日,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指导,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以下简称“社投盟”)、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主办的“2024湾区可持续绿色金融论坛”于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嘉实基金为本届论坛战略合作伙伴,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为支持单位,新浪财经、中国基金报、大公文汇、全景网、首席访谈和经济观察报为本次论坛特约媒体。 图|《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全球进展与深圳实践》发布现场 论坛现场,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零碳金融事业群业务总监邓璐璐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全球进展与深圳实践》报告成果(以下简称“本报告”)。本报告是在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资助下,由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牵头、联合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课题组”)共同撰写完成。本报告旨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完善大湾区信息披露标准提供参考,同时全面摸底深圳市各类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以助力信披质量提升,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邓璐璐提到,如今气候议题的重要性正逐步提升,欧盟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已强制实施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因此,国际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呈现出统一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在我国,央行已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操作指引:财政部在 ISSB 框架下提出了可持续披露的准则标准,以推动国家标准的国际化;而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自 2021 年起率先发布我国首个绿色金融法规,要求金融机构强制披露环境信息。 报告通过多个指标、多个角度的对比和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了金融机构在环境信息披露中所面临的挑战,强调投融资核算标准尚不明确、数据质量和可得性低以及内部能力建设亟待提升,同时提出多项政策建议。 (一)本报告深入对比10+个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标准,总结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的特色和差距。 国际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呈现了统一性、强制性的特点,其中气候议题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课题组系统梳理了 ISSB、TCFD、GRI、香港交易所、国家财政部、三大证券交易所等 10 余个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将《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深度拆解为 180 多个披露指标(详见本报告附件一),并对比了国内外标准在适用对象、披露要求和披露内容等方面的异同(见下表)。 《指引》结合深圳市金融机构实际情况,充分重视投融资碳排放,提出了多项具有实操意义的信息披露要求。《指引》十分重视金融机构投融资环境效益的披露,将其设置为一级指标,并将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披露指标细分为自身经营活动范围三排放(如差旅交通住宿、废弃物处理、员工通勤等)和投融资业务范围三排放两大类。此外,《指引》提出了金融机构投资对象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投融资碳排放核算计划等特色披露内容,旨在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制定有关计划,逐步扩大纳入碳核算的投融资活动覆盖范围,引导投资对象不断提升信息披露水平。 《指引》与国际标准在披露内容和颗粒度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国际标准通常采用“通用标准+行业/议题标准”的形式,且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等指标的披露要求更加严格、颗粒度更高,并已逐步将金融机构的净零转型纳入披露范围,包括转型规划、减排目标等指标。此外,国际标准针对不同类别金融机构或资产类别提出了详细的信息披露和核算方法要求。 (二)本报告全面摸底深圳市不同类别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总结环境信息披露的亮点和暗点。 对照《指引》,课题组对 2023 年 161 家实施强制披露的金融机构的报告进行了拆解,深度分析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情况。 从类别上看,银行环境信息披露情况领跑,非银金融机构披露内容各有侧重。银行方面,逾九成的银行较完整地披露了经营活动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近八成的银行已开展投融资碳排放核算,但核算方法、核算比例和颗粒度仍有待提升。四成银行成立了绿色金融事业部或设立了绿色支行和营业部,六成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增速超 50%,但仅四成银行披露了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气候风险量化评估内容。非银金融机构方面,保险公司在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和绿色投融资业务情况方面披露较好,但投融资环境影响披露方面存在难度。八成证券公司披露了经营活动环境影响,但仅四成的公司披露了绿色资管产品情况。八成公募基金披露了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情况,但仅两成公司披露了投融资碳排放。对于私募来说,多数机构是首次开展环境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存在较大挑战。(见下表) 从指标上看,定性指标披露情况更优,定量指标披露普遍存在挑战。目前,多数机构已经制定了绿色金融战略目标和组织架构,开展了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创新和培训,加强内部专业能力。多数金融机构对经营活动的能耗、资源消耗等进行了披露,其中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披露以差旅交通、住宿为主。但在投融资碳核算、绿色项目环境效益测算方面,由于数据收集难、专业性较高等原因,披露情况不甚理想。(见下表) (三)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仍面临挑战,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应形成合力,逐步提升信息披露水平。 深圳市金融机构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系列挑战。一是投融资环境影响核算标准有待明确。《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对于非银金融机构适用性不高,《绿色信贷项目节能减排量测算指引》适用项目类型有限,核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信息披露的数据质量和可得性较低。金融机构在碳排放方面的数据基础较弱,被投企业和项目数据获取较难。三是部分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存在挑战,信息披露素材不足。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投资策略主要取决于资产所有者,自身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存在阻碍。同时绿色基金、绿色股权投资等产品标准尚未明确,绿色投融资规模认定口径不统一。四是金融机构信息披露机制和能力有所欠缺。部分金融机构尚未明确信息披露的责任部门和流程,在碳核算、投融资环境效益测算等方面专业能力不足。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质量环境信息披露。 监管部门方面,一是对标国际标准,加强地方标准与国际信息披露标准的接轨和互认,完善金融机构信息披露标准体系。二是健全奖惩机制,丰富信息披露运用场景,通过财政补贴、评优评先、政策倾斜等激励机制支持金融机构进行披露。三是健全数据基础,加强环境和碳排放数据共享,拓展深圳市企业碳账户覆盖范围。四是培育市场化第三方机构,推动大湾区信息披露标准互认和服务互信。 金融机构方面,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内部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字化水平,建立常态化数据收集和报送机制。三是严控环境风险,加强气候风险评估和管理,探索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四是强化能力建设,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