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通文知史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近日澳大利亚的一纸动议,却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花。 2024年8月21日,澳大利亚国会参议院通过"支持台湾地位"的动议,宣称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并未确立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这一举动,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刚刚解冻的中澳关系上。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澳大利亚如此大的转变? 回溯到2022年,阿尔巴尼斯刚刚登上澳大利亚总理宝座。彼时,中澳关系正处于低谷,犹如一潭死水。阿尔巴尼斯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决心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2023年,春暖花开,中澳关系也迎来了转机。3月,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澳大利亚葡萄酒进行复审,暂停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一消息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干涸已久的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 仅仅一个月内,澳大利亚葡萄酒对华出口额就暴增了1000多万美元。葡萄酒商们欢欣鼓舞,仿佛看到了第二个春天。 紧接着,5月,中国取消了对澳大利亚牛肉的进口禁令,给澳大利亚农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澳大利亚的牧场主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 11月,阿尔巴尼斯亲自访问北京,这次访问如同一场久别重逢的盛宴。期间,中方表示,双方"走上了改善发展关系的正确道路"。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出口也迎来了丰收。2023年全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量超过9亿吨,其中85%都输送到了中国。 2024年,中澳高层往来逐渐恢复,政治互信有所提升。3月,中国外长王毅强调中澳关系已回到正轨,不应开历史倒车。 这番言论如同一剂定心丸,让人们对中澳关系的未来充满期待。 6月,第九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如期举行。在会晤中,阿尔巴尼斯承诺澳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预示着中澳关系继续向好发展的希望。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中澳关系即将进入蜜月期的时候,风云突变。 7月,澳大利亚参议员奥尼尔和佛西特突然窜访台湾,还参加了"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峰会(IPAC)"。 这一举动如同一记闷雷,打破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和谐氛围。 8月6日,美澳"2+2"会谈开始,布林肯与奥斯汀出席。双方探讨进一步强化两国联盟,中国问题成为重要话题。 紧接着,8月21日,澳大利亚国会参议院通过"支持台湾地位"的动议。 这一动议宣称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未确立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未决定台湾未来在联合国的地位,也未规定台湾参与联合国机构或国际组织的问题。 这一举动如同一把尖刀,直指中澳关系的软肋。 回顾莫里森执政时期,中澳关系曾跌至"中等不和"水平。 当时,澳大利亚禁止华为等中国企业为5G网络提供设备,带头游说"五眼联盟"对华为和中兴使用5G禁令,在新冠疫情期间又带头发起病毒溯源调查。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对当前的局势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批评AUKUS联盟实际上是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军事控制,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不是澳大利亚的重要利益所在,还批评了佩洛西的"窜访"行为,称拜登曾告知佩洛西军方不认为"窜访"是好主意。 基廷的观点如同一股清流,在澳大利亚政坛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佩洛西对基廷的言论反应强烈。她坚持"台湾并非中国地产",称基廷言论愚昧,不符合亚太地区安全利益。 不得不说,这场唇枪舌战如同一出精彩的政治话剧,让人们看到了美国政客在台湾问题上的固执己见。 事实上,澳大利亚在中美之间的处境颇为尴尬。 一方面,澳大利亚试图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经济上依赖中国,军工上又需要美国。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如同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万丈深渊,也奠定了澳政客的在中美之间来回摇摆的态度变化。 从阿尔巴尼斯上任后积极修复对华关系,到突然支持台湾地位,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显得摇摆不定,缺乏连贯性。 这种态度变化的背后,或许反映了澳大利亚在地缘政治中的困境。 作为一个中等强国,澳大利亚一直在努力在大国博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可惜,在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之间,澳大利亚似乎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 澳大利亚有自己的难处,但是也不能否认澳大利亚的这一举动,无疑会给刚刚回暖的中澳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葡萄酒和牛肉产业都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的行为无异于自断财路。 更值得深思的是,澳大利亚此举是否真的符合其国家利益?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盲目追随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是否会给澳大利亚带来更多的风险? 澳大利亚应该认清形势,从长远来看,中澳两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应保持良好关系符合双方利益,而不要被短期利益所迷惑,更不应该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中澳关系才能真正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18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而台湾地区的"邦交"国数量却在不断减少。 这一趋势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认同。 未来的中澳关系将何去何从,将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智慧,以及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理性、互利、共赢的中澳关系。
文章来源:通文知史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