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稣拾99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深夜,宁静的街巷突然被震耳欲聋的枪声撕裂。2024年5月24日凌晨4点半,澳大利亚悉尼郊区一个小镇突发枪击案,一名枪手肆意射击,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砰!砰!..."枪声接连响起,惊破夜的寂静。被惊醒的居民探头望去,只见一名男子手持猎枪,神情狂乱,正在公园对着行人横扫射击。"快躲开!有疯子在乱射!"一名目击者大声呼救。 子弹在身边穿梭,场面一片狼藉,惊恐万分的居民紧急逃命,拼命向警方求助。很快,警车的鸣笛声传遍街头巷尾,特警将枪手团团围住。可即便如此,枪手仍然视而不见,无差别朝着不明目标射击。"放下枪支,立即放下!"警方喝令枪手投降,但枪手置若罔闻,反而朝警员射击还击。一场恐怖的枪战在黑夜中拉开序幕。双方在公园周围对峙了半个多小时。 期间枪手一度试图撤离,却遭到警方狙击手的狙击。最终,警方出动控制人群装置,在一阵混乱中将枪手逮捕。等到夜幕散去,街头残留了数十个弹孔,两具遇难者遗体躺在血泊中,另一人浑身是血被紧急送医。警方迅速封锁了犯罪现场,展开进一步调查。一场突如其来的枪击,让刚刚还一派祥和的小镇顿时陷入人心惶惶的恐慌氛围。人们不禁痛心疾首,这样的悲剧怎会发生在自己的家园?导致枪手走火的原因又是什么? 迷雾重重,答案还需进一步揭开。但枪击案本身已令全澳震惊,因为自1996年澳大利亚全面禁枪以来,如此大规模枪击案实属罕见。上一次重大枪击案还要追溯到28年前的1996年4月,一名名叫布赖恩的男子在塔斯马尼亚州滥杀35人,震惊全球。正是这起震撼教训,促使当时的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了一系列全面禁枪法案,将大部分枪支收缴。 遏制了多年来类似悲剧在澳洲土地上重演。28年过去,人们本以为枪支暴力不会在澳大利亚卷土重来。可就在刚刚,随着夜色降临,悲剧还是无情降临在了这片祥和的土地。一时间,澳大利亚全境为之哗然。总理发表电视讲话,愤怒斥责暴力行为,严词谴责枪手滥杀无辜平民的罪行,承诺将彻查事件原因,绝不手软。立法机构也提出加强枪支管控。全国上下,一股悲愤的浪潮席卷而来。 枪支暴力,何时休?看来人性的黑暗面永远无法完全根除,哪怕在文明程度如此之高的现代社会。事实上,尽管全球各国无不加大力度管控枪支,但枪击案依旧此起彼伏,时不时引发全球震惊:2019年3月,新西兰发生清真寺枪击案,造成51人死亡;2020年8月,德国首都柏林发生持枪扫射事件,4人死亡多人受伤;2022年5月,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生校园枪击案。 19名儿童和2名教师惨遭杀害...如此血淋淋的数字,令人痛心。每一起枪击案,都凝聚了太多鲜活生命突然就这样被夺走的无尽悲伤。追根溯源,枪支暴力之所以屡禁不止,始终阴魂不散,与人性中的暴力因子是分不开的。从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武力便与权力并存,枪炮几乎伴随着每一次战争、动乱的爆发。可以说,血腥、杀戮是人性中'原罪'般的存在。 尤其是在现代文明时代,科技的发展让枪支的杀伤力与冷兵器拉开了鸿沟,步枪、机枪、火箭筒等武器更加精良高效,也令枪支拥有了更大的诱惑力。与此同时,枪支开始代表一种特殊的"力量符号":在独裁者手中,它是维护统治,操控暴力的权力象征;在黑帮、恐怖分子手里,它是实施威胁、恐吓的利器; 在一些人眼里,它更是一种彰显个人地位、虚荣的资本。是宣泄不满、发泄阶级仇恨的危险工具。总之,枪支蕴含的那种施加"暴力控制"的力量,让它在人性阴暗面前发挥了足够的诱惑。面对暴力枪击不断上演的严峻形势,联合国呼吁:"枪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必须团结行动,共同遏制枪支暴力蔓延。" 世界多数国家已加大力度管控枪支,但分歧也一直存在:在新西兰、英国等国家,枪支管控十分严格,公众无法轻易获得枪支;在美国,虽也存在各州不同的管控,但拥枪权利一直被部分人视为宪法赋予的自由,存在着巨大争议;种种分歧矛盾,反映了枪支管控面临的复杂困境。
文章来源:稣拾99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