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 核心观点: 1、港股已经持续多年调整,调整的时间和调整的幅度都历史罕见。其风险溢价显著高于海外股市,对比港股代表性股票与美股同类个股的估值,港股具有明显折价。 2、在流动性改善、经济企稳的环境下,2024年港股有望底部抬升,从过去数年的空头市场逐步回归多头市场。 3、2024年初以来,高胜率投资的范畴开始从高股息红利资产向盈利修复能力较强的各行业龙头扩散。好公司们迎来“戴维斯双击”时刻,开始成为港股高胜率投资的新主线。 近日,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最新研报中发表了其对港股的看法。 ![]() 张忆东有多年证券从业经验,曾多次荣获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等卖方策略研究领域各项大奖的“全满贯”第一名,也是A股和港股双料的策略第一名。 张忆东表示,港股经历了信心回落的“最冷寒冬”,高胜率资产或将引领“春回港股” 。要秉承高胜率投资,回归投资本质——赚“好公司好股价”的钱。 他认为,细分行业龙头的估值已充分调整,高胜率投资范畴从高股息红利资产开始向行业龙头扩散。 这和此前张夏的观点也类似,二者都关注盈利修复能力较强的行业龙头。张夏认为,在高质量增长阶段,要选行业龙头,买最优秀的企业,10%到15%ROE的核心资产或者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合集,有可能是当前最佳的一类资产。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港股已调整多年,风险溢价很高![]() 港股已经持续多年调整,调整的时间和调整的幅度都历史罕见。 港股自2021年以来的调整已经持续了超过700天,回调幅度最深达到51.87%,回调时间超过了1998年以来的历次调整,回调幅度超过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18年金融危机时期。 持续的调整之后,港股的估值已经反映了非常高的风险溢价。 截至2024年3月20日,恒生指数相对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计算的风险溢价为9.48%,处于2008年以来的高点附近,恒生指数相对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计算的风险溢价为7.50%。而对比全球其他主要股市,截至2024年3月20日,美股的风险溢价甚至是负的,日股的风险溢价仅2.76%,欧洲股市的风险溢价仅4.34%。 且对比港股代表性股票与美股同类个股的估值,港股具有明显折价。 核心资产成为港股高胜率投资的新主线2024年初以来,高胜率投资的范畴开始从高股息红利资产向盈利修复能力较强的各行业龙头扩散。港股市场经历超长时间的深度调整之后,各行业最具竞争力的龙头们的估值均出现充分调整。 2024年初以来,随着经济企稳,好公司们纷纷迎来“基本面数据没有此前预期那么糟”到“基本面持续改善”的“戴维斯双击”时刻,成为港股高胜率投资的新主线,开始出现赚钱效应,有利于阶段性提升港股吸引力。 2024港股有望底部抬升虽然,2024年仍面临美国大选等诸多不确定性对市场情绪的干扰,但是,资金面和基本面环境的改善才是港股中短期的主导性变量。 资金面上,2024年中国香港本地资金面有望改善,联系汇率下受益于美债利率见顶回落。 此外,2024年内地资金将继续加大港股配置,内地的低利率环境下,港股高胜率资产的性价比更加凸显。 基本面上,中国经济迎来企稳、预期回暖,内地经济政策基调较2023年积极,政策加力的地方是值得重视的亮点。高质量发展、名义GDP温和改善,有利于高胜率资产的盈利修复。 在流动性改善、经济企稳的环境下,2024年港股有望底部抬升,从过去数年的空头市场逐步回归多头市场。 要秉承高胜率投资,回归投资本质——赚“好公司好股价”的钱1)高股息资产的投资思路:从2023年的纯债策略转为2024年的转债策略 经济企稳,高股息资产要重视盈利具有向上的弹性,股息率3%或比5%好。 第一,关注盈利有向上弹性从而能够增加分红的标的,比如提价、自由现金流转正等因素。 第二,关注有一定安全边际、下行风险可控、估值充分反映、积极呵护股东利益的周期不死鸟。 第三, 关注高股息资产的分红比例进一步提升的机会。中国证监会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分红等方式增加投资者回报,国企改革推动央国企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 2)精选细分领域的核心资产:受益于经济企稳、有点阳光就能灿烂的行业龙头 第一,精选业绩有望改善的科技股,机会从short cover开始。当前港股科技行业是卖空占成交金额比例较大,且处于过去1年较高分位数的行业。 第二,出海“卷王”的机会,关注与美国经济需求相关的铜、电动工具、家电、家具等,以及与“一带一路”需求相关的机会。 第三,精选消费、制造业龙头。中国竞争格局改善的细分行业,其龙头更受益于经济企稳和高质量发展,精选纺服、教育、食饮、物业、酒店、高端装备、新能源等。 张忆东从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 来源:投资作业本Pro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