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经杂志![]() 美国消费领域的“疲软”显而易见,这种疲软更像是早期的预警信号。摄《财经》记者金焱
文|《财经》特派记者 金焱 发自华盛顿 编辑|苏琦 2024年开年第一周,以蒸发的总市值来计算,全球股债市场创下20年来最惨开局。而就在去年底,人们对2023年全球金融市场的悲观预期落空,股市上涨,债券扭转了年初的严重亏损,美国经济软着陆的提法甚嚣尘上,投资者甚至开始畅想重现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不想2024年第一周就迎来泼头冷水。 据彭博社数据显示,全球股市总市值第一周蒸发超2万亿美元,全球债市总市值跌去约1万亿美元,合计蒸发高达3.18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万亿元。 所有美国主要股票均下跌,其中小型股、纳斯达克指数跌幅最大,其中纳指单周累计下跌3.25%,创2023年3月10日以来最大周跌幅;纳斯达克100跌3.09%,终结九周连涨;罗素2000跌3.75%,在连涨六周后连跌两周;标普500指数单周累跌1.52%,为过去10周来首次下跌,结束了近20年来最长的连涨势头。包括苹果、微软、Alphabet、Meta、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在内,七大科技股本周市值合计蒸发超过4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00亿元,股价总体几乎回吐12月所有涨幅。 同时,美国国债、公司债均创10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所有期限美债收益率均在本周上扬: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4%;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幅最大,上行16个基点,为 2011年以来开年第二大收益率涨幅;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了13.5 个基点,是2005年开年以来最大的收益率涨幅。 据美媒援引德意志银行策略师观点,如果标准普尔500指数每年前五个交易日下跌,其全年平均涨幅为1.1%,而如果同期上涨,其全年平均涨幅为11.2%。 追踪47个国家股票的指数编制公司明晟(MSCI)指数2023年度过了欢乐的一年,自1月初起上涨了20% 以上,但交易波动较大,股价自 2023年上半年一直上涨,然后从 8 月到10月出现下滑。博弈降息是2023年11月初以来海外交易的主线,全球多数主要股指在去年11月和12月强劲反弹的推动下录得两位数涨幅,因通胀下降使投资者对2024年降息抱有更大希望。 很快美联储就释放出让市场转凉的信号。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Thomas Barkin)日前再次警告,如果通胀再次升温,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他说,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但并非必然。一些可能破坏软着陆的风险包括通胀的下降和美国经济的放缓,但巴尔金认为这些不至于引发衰退。美联储最新公布的2023年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也偏鹰派,一方面强调货币政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限制性立场是合适的,同时指出降息路径“高度不确定”。疯狂押注美联储将于今年3月降息的市场措手不及,也促成了2024年开年的大跌。 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官员已加息11次,目标是促使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水平。 班诺克本全球外汇(Bannockburn Global Forex)交易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马克·钱德勒《Marc Chandler)对《财经》记者说,现在的焦点在转向通胀。未来几天,全球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日本都将公布通胀数据。市场可能会关注美国的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上涨,并关注核心利率预计将进一步下滑。日本总体利率和核心利率预计将继续放缓,这将凸显日本央行缺乏改变政策的压力,尤其在最近的地震发生之后。预计中国报告的通货紧缩将略低于去年11月。 尽管如此,经济仍需要更多支持,本月晚些时候削减基准一年期中期贷款便利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023年12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1.6万人,强于市场预期的17万人,为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增幅,表明在美联储试图放缓经济增长之际,劳动力市场仍比预期强劲。非农报告也暗示通胀仍有上行风险,有利于市场空头和更鹰派的货币政策。多位华尔街投资者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就业数据公布引发了市场波动,因为这些数据包含了许多相互矛盾的信号。1月开局的第一周为今年剩余时间提供了重要的预演,起码到目前为止,市场的基调与去年的顺风顺水相比,更加动荡。 ![]() 2023年美国股市和债市的上涨燃起了投资者对年底前以及2024年市场更上一层楼的希望。摄《财经》记者金焱 另外,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消费支出,很可能在后疫情时代回暖过后已经偃旗息鼓。信用卡和汽车贷款拖欠率正在上升,学生贷款还款已经恢复,消费支出正在降温,各大零售商也发出了警告。美国消费领域的“疲软”显而易见,但并不严重。一方面消费支出回落对美联储官员来说是好消息,但高利率和疫期储蓄的下降最终或许在2024年导致消费支出更加疲软,这可能是预言已久的美国经济放缓的另一个迹象。 花旗集团前全球外汇主管、深数宏观(DeepMacro)联合创始人兼CEO杰弗瑞·杨(Jeffrey Young)对《财经》记者说, 不要被整体的数据所迷惑。就业市场正在放缓,整体经济也在放缓。尽管如此,这并不是一场崩溃,而且应该对美国的经济给予很大的信心:美国的扩张是持久的,即使它已日渐衰老。 国金宏观认为,市场担心的一个“尾部风险”是:如果美国经济“软着陆”,2024年的再通胀风险或再次超预期,进而推动美联储再次加息和资本市场“股债双杀”。严格意义上说,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在加息周期尾声和暂停加息一段时间(超过一个季度)后,仅出现过一次“二次加息”的案例。经验上,经济软着陆背景下的再通胀风险往往出现在美联储降息之后,而非之前。换言之,因担心再通胀而认为美联储不具备降息的条件,可能颠倒了因果关系。事件(或现象)发生的具体的时间线是:去通胀—美联储降息—经济复苏(软着陆)—再通胀—美联储二次加息。所以,再通胀风险影响的是降息的空间,而非是否会降息。 文章来源:财经杂志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