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日本楼市泡沫启示:楼市泡沫如何形成的?为何说失去了30年?

2024-2-18 16:15| 发布者: 门户生活| 查看: 988| 评论: 0

文章来源:楽克行

日本楼市泡沫如何破灭的?带来了啥样的影响?为何说失去了30年?

日本失去的30年其实主要是因为楼市和股市的泡沫破灭所引起的后果所导致的。

究其原因是经济高速发展,资本高度逐利,经济“脱实向虚”以及一系列的国内外的影响和政策调整等原因综合造成的。

先说观点:

首先日本的房价泡沫的情况给我们带来的是前车之鉴,从中我们可以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其次是我们所面临实际处境并不相同,结果也会不同。


日本楼市泡沫启示:楼市泡沫如何形成的?为何说失去了30年?

一、我们先说一下当时日本的经济情况: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有很大的变化,日本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世界的第二经济体。

1995年的日本GDP是5.45万亿美元,美国的GDP是7.64万亿美元,日本GDP达到了美国的71.34%,占全球总GDP的17.64%。

当时日本的人均GDP达到了4.34万美元,而美国只有2.87万美元,欧盟平均只有1.95万美元,日本人均GDP是美国的1.51倍,欧盟的2.23倍。

只能说明当时的日本从数字上面来说确实很有钱。

当时全球经济总量刚刚突破30万亿美元,美国GDP占全球的24.7%,日本占17.6%,中国当时仅占全球的2.3%。

有钱就会遭人嫉妒,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是这样,特别美国和他的一些小弟们。

但是从1995年就出现了转折点,日本开始走下坡路,中国从1995年以来快速的发展,最终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中有泡沫那也是经济,只要泡沫不破,经济总量会一直持续扩大的。

其实日本泡沫经济自1985年开始萌芽,1990年显露破灭端倪,1991年危机蔓延至房地产和整个实体经济。

二、日本二战后经济是怎么样恢复的?

日本这个国家说起来也很神奇,二战失败后,用了仅十年时间经济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这其间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

美国于1945年8月向日本广岛、长崎丢了2颗原子弹,加上之前的大轰炸,造成了近50万的伤亡,近100万人无家可归。

你说日本是不是得对美国人恨之入骨。

但是好像并没有,从某种角度来看,日本战后还非常感激美国人。

这里面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美国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这个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就是在朝鲜战争中说过战争不会太久,我们回家过圣诞节的家伙。

当时他是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长官,在日本投降后,他来接管了日本,他得到的任务是:接管这个国家,稳定这个国家,恢复这个国家。

他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一部新宪法,这部宪法是美国制度与英国制度的结合体,最大程度保障国民的权利。这个后来被一些人认为是资本主义国家历史最自由的宪法,也一度被人认为是他在日本期间最大的贡献。

再后来就是经济制度上面的一些改革,首先把一些日本当时的大财阀给拆了,比如说三菱、三井、住友等等,这些财阀不仅垄断了国家的财富,而且还左右了国家的政治和决策,特别是在二战期间,这些财阀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发动机之一。

紧接着就是搞土改,把土地分给老百姓,农村的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基本上以上这几条都保证了实施,毕竟美国人在日本有飞机大炮在手。

我们经常说有时候人发财需要天时地利,还要有一个机遇。

10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打响了。

这场战争不仅打乱了中国的发展计划,同时也让美国出乎意料,但是日本却是在这场战争中发了财。

因为在此时,日本成了美国在远东的兵工厂和物资基地。

由于战争的需求,日本的各类物资的生产得到了大量的订单,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日本的公外汇储备从1949年底的2亿美元一直飙升到1951年底的9.4亿美元。

1951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恢复到了1934年的水平。

1951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大约是0.45亿美元。

后来朝鲜战争美国失败,1951年4月在日本经营了6年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被解职了。他离开日本的时候,有近10万日本的民众为他送行,不停高喊大元帅!

虽然说他对日本的建设也不是他的本意,是美国的选择,美国本想是利用日本作为对中国和苏联的工具,但从当时的结果来看,他确实为日本战后恢复做出了贡献。

日本在二战后实行的其实是一种德国模式的变体,现在叫东亚模式。

在宏观方面实现计划经济、微观方面实现市场经济的模式,固定汇率,出口导向等等。再加日本的不懈努力,从二战结束到1973年实现了每年8%以上的经济增速,一直持续到了1990年前后。

但是因为日本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主要是在对外贸易中日本占了美国的便宜,一直保持贸易顺差,所以美国就忍不了。

事实上美国从1971年就开始对日本进行打压,一直打压到1987年。

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和美国的贸易摩擦就没有停过,但是日本就是在这样的贸易摩擦中变得越来越强。

这个就和目前美国不停的给我们制造贸易摩擦一样的道理,不停的在技术上面给你卡脖子,但是同样的一个道理,越是摩擦,越是卡脖子,就越有利于我们自强不断的提升自己。

华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我们再说回来,当时日本一直故意压低本国货币汇率,这样就导致日本国内老百姓买不起美国的东西,都买自己的东西。美国人疯狂的购买日本的东西,因为便宜。那这样就导致日本出口远大于进口,从而造成了贸易顺差。

所以美国就一直想让日本把日元升值,调高汇率。

调高汇率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日元值钱了,日元升值之后,那么日本的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没那么强了,因为变贵了。

这里我们来普及一个知识点:通常如果本国的货币对美元贬值的话,通常本国的产品在国际上价格就有优势,有利于出口。比如说以前100美元换600人民币,人民币贬值后,100美元换700人民币了,对于老美来说他同样是100美元,但是买到的东西就多了。

所以到了1987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广场协议》。

这个协议的核心就是要日本将汇率提高,日元升值,同时忽悠日本,这样可以使日元更一步国际化。

如果你是一个日本当时的富豪,比如说你拥有1000亿日元的资产,按当时与美元的汇率来计算,能值5个亿美金。

然后美国人说只要你们签订了广场协议,你的1000亿日元的资产就变成了十亿美元,瞬间给你资产翻倍了,你说要是你,你会不开心吗?

所以后来日元确实升值了,出口的彩电、汽车等等一些商品竞争力就变弱了,就导致1986年后来经济不景气。

一说到经济不景气,了解一点经济这的人都知道,通常国家就会调控,主要的手段就是央行大规模的降息,经济好的时候就升息。

一旦开始降息,那么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上面的钱多了,日本当年连续降息了五次。

再说回到我们,现在我们经济也不好,也是降息,但是怎么没有用?

这个就主要是对经济的信心不足和投资的意愿度降低了,所以市场上的钱多,但是不知道投资什么?楼市、股市、外贸都不景气,没地方去投,所以钱都回到了银行,在银行空转。

但是日本当时的情况不一样。

当时外贸不行,没有订单或者是订单减少,所以原来用来扩大规模生产的钱就没地方去了。所以就得找地方去。

后来终于找到了两个地方去,一个是股市、一个是楼市。

股市我们不说,我们今天只说楼市。

三、我们说回到日本楼市上面去。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发现在日本一线大城市的房价非常稳定,近30年以来基本上是温和的上涨,大家也觉得以后也是会继续涨下去的。

于是大量的资金就开始冲进了楼市,最后全民的资金都冲进了楼市。

通常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是由于全社会在慢慢有意识的在达成一种共识:房价永远上涨。

不管是日本还是我们现在,在前些年楼市火热的时候,都有一种这样的群体共识的。

一是你如果手上有闲钱的话,有人说通货膨胀会让你的财富缩水,也就是说你的钱不值钱了,你得让财富保值增值,有钱赶紧买房!

二是如果你想财富保值增值的话,那么你就得投资一个东西或者是一个资产吧,最好是持有成本不高、流动性好、保值增值,搞什么实业,赶紧投资房产吧!

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反正基本上说这些都特别的上头,到现在也觉得逻辑没啥毛病。

所以这种共识出现后,老百姓也开始疯狂的买房,一些以前干实业的公司也开始进军房地产。因为赚钱快,实体经济也因此慢慢的脱实向虚了。

我们看国内的做房地产,有多少企业以前是做实体的,雅戈尔做衬衣的也干房地产、红星美凯龙做家具的也干房地产,根据数不过来。

当年的日本也是这种状态,只不过他们富有时间比较早,这种意识萌芽的也早。

最后他们的聪明的发现了,就是买房子,炒房子。(我们曾经也这样聪明过)

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一步一步的起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1986年的东京的地价开始起飞,1987年就涨了23%,1988年涨了65%,一路飙升,房价就随着地价也是一路飙升。

比如说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叫山井,他有这个想法。

但是他发现手上的钱不够,因为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房价也不便宜,于是他自筹了100万日元(不算汇率,就是为了便于描述),找银行借了300万日元,去买了一套原来属于德川的房子。

德川为什么要卖?因为他当年就只花了100万买的现在这套房子,他感觉到房子赚钱了,也升值了,现在可以拿到300万日元了。

这个时候德川就变成了之前的山井了。

他这个时候持有300万日元的现金了。

德川也觉得房价会持续的涨上去,于是更多人的参与进来了。

从现在来看,往往一件事情全社会都达成共识的时候,那基本上就是个风险特别高的事了。

我们想想那些年,有谁不知道,有钱买房子可以挣钱,你要反驳他,他会说活该你穷,鄙视你。

一旦形成了集体共识,那么各方面力量就会齐头并进,比如说银行也会对房子进行高评,也就是估值会高。

当陷入到这种情绪中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一大堆“德川”们就会加入进去。

德川这个时候用300万元做了首付,然后从银行借了500万,去买了一套800万的豪宅。

同样卖了房得到了900万的石原决定也要投资一下未来,城市里面的核心地段买不了就跑到乡下去(泛指二三四线城市)去买房子。

用这900万再加上银行贷款,买个10套房子,总共花了3000万,然后等着慢慢升值。

乡下的农民一看这种情况也受不了啊,拿了这么多钱也去银行贷款投资。你想想乡下的农民们有3000万的现金,他们再加个杠杆(银行贷款),那不得变成一个亿啊。

随着经济的发展,短短几年,房价普遍上涨了一轮,货币的供应量翻了几十倍,风险也就开始变大了,各个环节的人都承担着巨大的房价的压力,而且越往后,压力越大。

这个里提到一个问题就是杠杆的问题,其实就是说的用少量的钱撬动了更大的资金量,你首付30万买了100万的房子,你至少撬动了3倍的杠杆。

货币是有一个乘数的,通常乘数都是在8到10的区间,比如说你10万的钱,最终可能是80万或者是100万。

到了这个时候因为大家还是看涨房价永远上涨的,所以房子多的人就开始捂盘,涨了我也不卖,卖的早赚的少。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市场上面的房子越来越少,大量的房子处在闲置状态,不断的有新房流入市场,然后被抢购一空。

记得前些年买新房还得交“茶水费”,要不然根本没你的份,哪像现在这样,你叫我买房,我认为你是在诈骗我。

所以房子这个时候受供需的影响,市面上面的房子就越来越少了,于是价格也越来越高了。

我们一直到现在在城市里也很少有小区入住率超过60%的。

再到后来,听说东京的房子如果全部都卖掉的话,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日本的房子如果都卖了可以买下四个美国。

但这只是理论上这么说,就是有价无市,最多算个估值,如果你真这么干,大规模的抛售,很块就可能因为没有接盘侠的买家而变成一文不值,也谈不上能买几个美国了。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日本的房价跌了近30年,还没有完全恢复。

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巨大的疑问了:房子为什么越来越贵了?从银行借的钱要不要还?还不上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说某个人叫小苍,一个月工资收入2万元,房贷如果是1万5的话,虽然压力挺大,但是苦就苦点呗,还是能生活下去的。

但是有一天小苍下岗了,直接导致还不上房贷了。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还是还不上月供,你说小苍该怎么办?

有人说那她去拍戏了,变成井空了,这是个玩笑话。

她最终只能是抛弃掉房子,因为房贷实在供不上了。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的话,她这么干肯定没有问题,就比如说一栋房子里面有一块砖被拆了,房子肯定不会倒,只要承重墙还在,再加上其他的砖头会帮忙分担一点压力,那么就没多大问题。

那么怕的是什么?

怕的是承重墙出问题,越来越多的砖头出了问题。

所以如果是对于房地产商来说,如果社会上面大规模的裁员,都没工作了,那就麻烦了。

这玩意儿跟蝴蝶效应一样。

还不上月供的人不还了,勉强能还上的,还在支撑的,可能想赶紧卖房吧,特别是多套的人。

但是如果卖房的人太多了,就会造成供求发生变化,越想尽快出手就越降价,越有刚需的人看到这个情况就越慢慢等。

这玩意儿真就是买涨不买跌的,结果就会形成崩盘了。

银行也会形成大量的坏账,可能还有银行会因此倒闭了。

当年有些日本人买房子的时候一分钱首付都没有,全部都是借的。

我记得前些年我认识的几个同事都是这么干的,信用卡套现、搞点其他的贷款啥的,反正觉得只要扛过去了,房子转手一卖就赚钱了,比上班轻松多了。

他们赌的就是房价上涨,只要上涨的速度和收益能盖住借款成本就够了。

比如说借了100万,年利率5%,一年利息还5万,5年后还本金,那么如果5年后100万的房子涨到了140万,那就是赚钱的。但是如果涨幅不超过,或者是覆盖不了100万借来的钱的成本,那他们就死定了,因为他们根本还不起那个借来的100万。

如果这种炒房的人比较少,那其实也没问题的,最多卖房还款,最多损失点利息。

但是如果是全民炒房的话,那危害就比较大,因为这些投机者买的时候就没有准备长期持有,全是玩的我上面说的对赌,赌的就是房子未来涨价。

话说回来,如果房价没有增长的话,那就会出现卖房还钱,也会出现大面积的抛盘。

抛盘的结果是什么?大家应该是非常的清楚了。

就是房价崩盘。

所以如果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房价上涨的原因的话,应该有几个必要的条件:

首是全社会的一个默契的共识,就是房子上涨的共识,一定要大家都觉得房价会上涨才行,不然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一定是要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击鼓传花才行,人人都不认为自己是最后的接盘侠,这样这个游戏才能玩下去。

如果社会上面没有这样的气氛的话,那基本上傻子才会去囤房子。

就像现在,我老说,如果你和你朋友关系不好,就鼓励他多去创业,多买房子。

其实全世界很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一直不温不火,其实就是因为老百姓这个共识没有了。

大家经历过或者是亲见过这种房子带来的血淋淋的教训,就不再认为房子是只涨不跌了,也就不再那么狂热了。

所以我们现在楼市也是这样的,外面天量的二手房,新房不好卖,还有就是新房交付不了,都多多少少是因为这种共识的效应产生了。

你不涨,我买你干嘛,我有住的就行了,你不跌,我买你干嘛,我有需求,但是还没跌到我的心理价位。

大家就这样僵持不下,搞心理战,看谁耗得起。

但是现在社会上面有些事,虽然有群体共识觉得这个骗子,但就有人不相信。

我觉得这种是“聪明的傻瓜共识”。

比如说有人就觉得类似于比特币一样的东西是赚钱的,但是大家都觉得这是胡扯,但是就有那么多人相信它,那么就出现了投机的机会,庄家就是看中你们这些“聪明人傻瓜共识”。

再比如说搞传销的,全社会的共识就是这是骗人的,但是总有人相信,再就是什么搞保健品的,全社会的共识就是功效夸大,但是总有人会信。

为啥相信?

主要是故事讲的好。

包括很多的商业项目,还有股票、基金等等,都是故事讲得好,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在支撑。

就像之前说的中国14人,至少有12亿人没有喝过咖啡,所以市场特别的大,就有投资人相信这事靠谱,可以干。

所以房价永远上涨的故事也是这样来的。

那么接上面的来说,还有一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那就是宽信用,银行信用的扩张导致银行愿意贷款给你,银行的贷款当中最吃香的是住房贷款,再就是汽车贷款。因为这两项贷款是他们的王牌。

我们再回到日本来看,日本当时就是这样的。

从上面我们提到的山井的100万,到德川再到乡下,100万变成3000万,这增加了30倍。

这些都是银行催生出来的,但是银行也要说又不是它的原因,它确实是钱太多了啊。

所以大部分的时候的泡沫都是银行催生出来的,最后泡沫又是银行因为收紧了又刺破了泡沫。

当然这个里面又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好的时候,市面的天量资金从哪里来的?

其实并不是直接给你的,而是通过放款放出来的,说白了就是借出来的。

钱怎么来?就是央行给你调低储备金率,给你降低存款利息,钱就多了,你本来每一笔钱要交给央行去的,现在央行说给你下调比例,那么银行的钱上交的就少了,留存的就多了。

再加上给你降低贷款利息,愿意借钱的就多了,套利就开始了,比如说炒房的人就看到了空间。

所以基本上都是与经济有关,与放水有关,与银行有关,都是这么一个逻辑。

所以市面上几乎所以炒的东西,特别又带有金融属性的,都是大家在疯狂的追求一个产品,陷入群体意识当中,认为它会升值,包括2019年的基金产品,你到今天来看现在是个啥情况了,几乎没有赚钱的。

但是为了去炒这些东西吧,或者是投资这些东西吧,疯狂的借钱,到了后来交易的钱都是借来的,最后到了还不上的那天,或者是市场上没有新的钱维持,或者是没有新的韭菜维持的时候,没有接盘,一下就崩溃了。

今天出了2023年的新生儿数字,不算特别差,但是也不算特别好,906万,2022年是956万,性别比是110.9。

这个性别比,大部分不理解,其实就是以100为基数,每100个女孩对应该多少个男孩,通俗理解来说就是100个女孩有110个男孩出生。

但是2020年1003.5万,2021年1062万。2024年新生儿数字会是啥样?

这些出生人口就是未来的市场消费主体。

再说回到上面的话题。

不管啥追涨的东西,最后总会形成泡沫,但是总有一些人是可以踩着时机的,不做最后一个接盘侠。

这就需要有水平了。

比如有专业的炒房的,把一个50万的房子卖给你,你又60万卖给别人,然后你又70万买回来,准备再高价买出去,就这样不断的加价加杠杆,只要是参与这个游戏过程中的人就一直处在嗨点。

也不会觉得嗨点会结束,接着奏乐,接着舞。

直到最后天亮了,音乐停了,舞会结束了,你是最后一个离场的。

那么很遗憾,你就是最后一棒。

也可能是最后一舞。

聊这么多,其实也就是简单来说说。

但是我们也会想,那如果就在这个处境中,我们能怎么办?

所以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国家要有强有力的控制手段。

比如说之前那个小苍,月薪2万,月供1万五,踏实的过日子,虽然房价很高,但是工作稳定,也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如果有人一直在她耳边唠叨,房价永远涨,赶紧上车。

她也陷入到集体共识里面去了。

于是想着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再买一套好的,既改善,又能保值增值。为啥不干?

但是国家政策说要认房认贷,不让你这么干,要提高二套房的首付比例,还要调整房贷利率(增加了购房成本)等等,总之就是不让你这么干。

这样你心中的一团火就被浇灭了。

这其实就是通过政策来制约你,限制你,这样的话房价虽然高,但是停在了一个不太危险的地步。

那有人说你这些限制不住的,他们炒房的有各种方法,我想说的那是炒房的,不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这其实主要是政府和银行要达成共识才行,这也是很多年来的经验。

虽然不能说经验有多好,但是现在房住不炒这个理念确实是对的。

所以我们一直说目前的房地产是支柱性产业,是为啥?

主要是因为影响了太多的行业,几千万的农民工就业,无数的装修公司和家电、家具厂商、房产销售、中介等等。

但是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了,至少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什么?理解到什么?那就都是个人感悟了。

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发起话题交流。

比如说:中国的楼市未来会怎么样?你身边投资房产的现在怎么样了?

全文完,如果你觉得写得还不错,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加个关注或者是转发收藏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楽克行


文章来源:楽克行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