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三月在线侃大山 全文共3857字 阅读大约需20分钟 导 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绽放异彩,而这一切也给了传统媒体从业者以冲击和挑战。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第三方数据公司极光2021年8月发布的《2021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行业用户时长占比持续攀升,高达29.8%,同比提升6.2%,约人均每天1.5小时。很显然,短视频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流量王者,它已经不再只是娱乐工具,而是与各个领域融合、渗透。 在这个去中心化的时代,借助短视频进行知识赋能和IP的打造,是给我们每一个传统媒体人转型的巨大机会。 01 万物皆可知识化 通过知识赋能,进行个人IP的打造,是在这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普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IP是一种无形资产,知识在任何时候每个人都是需要的,我们可以将自我的学习和积累转换成优质的内容,以此来吸引更多和你同频的人。 现在这个社会,知识消费遍地都是。而笔者发现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的输出,将巨大的公域流量转换成自己的私域流量,再进行转化、变现,这无疑是成本最低且最易行的一条道路。你会发现,万物都可以知识化。比如情感类博主在视频中分享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的经验、美妆博主分享护肤心得、美食博主介绍如何选择好的食材、喜欢钓鱼的博主分享各种技巧等等,只要你对于某个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积累,运用知识赋能自己,培养和放大自己的能力树,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IP。 作为广播人,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是KOL(意见领袖)、公众人物,我们通过节目获得了许多听众的认可,收获了口碑与信任,拥有掌声和鲜花,但这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本地层面,是一个相对的私域流量。而我们现在可以运用短视频,到公域池里扩大知名度,这是机会所在。特别是现在的电台主持人更多都是在走各种细分垂直专业化的路线,比如汽车、财经、美食等等,树立了主持人在某个领域的权威,也自带一定的流量,这也是电台主持人打造IP的优势所在。 02 从0到1的开始 在采编播合一的电台节目构架上,对于电台主持人来讲,既是内容创作者,也是表达者。可是,当我们走出直播间,进入到浩瀚的互联网时,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将原有节目内容和表达形式照搬呢?答案是否定的。做短视频创作和日常广播节目播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 要知道我们在日常节目中的受众是普通的听众,是主持人站在大众媒体的角度与听众互动,他们更多地是在“听”主持人说,而这种收听场景更多是伴随性的。可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则不一样。在这里,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素人,可能是一个有着数百万粉丝的网红,主持人的知名度、偶像包袱在这里通通都不管用,你是一个内容创作者的同时也是内容消费者,和网友分享、交流你的所得。这应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适应性转变。 文章来源:三月在线侃大山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