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无人机航测的前世今生

2023-2-28 10:11| 发布者: 摄影数码| 查看: 761| 评论: 0

文章来源:天航智远



无人机作为无人航空载具,诞生于军事领域,走上人类的历史舞台已过百年。1916年9月12日,第一架无线电操纵的无人驾驶飞机在美国试飞。这打开了无人机发展的大门,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无人机的功能不断发生变化。


如今的无人机已发展为多种形式: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无人飞艇、伞翼无人机、扑翼无人机等。在应用用途方面也分为军用、民用和娱乐三种形式。我们生活中接触中最多的是娱乐性能的无人机,如无人机表演,影视航拍和摄影中运用到的都是娱乐性质的消费性无人机,可见如今的无人机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


可早在20世纪40年代无人机主要作为军事演习中的靶机使用,用以检验防空武器作战性能,训练防空火力准确性;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越南战争的战场上,除了作为靶机使用,无人机被用来执行简单的战场军事侦察任务;到20世纪90年代,在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首次让无人机承担战斗任务,这也令军用无人机有了新的功能和战场定位。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运用无人机,但无人机研究起步较晚。1959年,当时一位苏联顾问曾感叹,“中国同志说要在几个月内造出无人机,这绝对不可能”。面对外界的质疑,中国技术人员秉持一心报国的壮志豪情,蹒跚起步、敢为人先,组织120人研究团队,克服无法预想的困难,完成“安2”的无人机改装。1966年底,我国才开始研发无人机,以苏联不成熟无人机拉17为起点,在苏联撤走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研发无人机。在拉17的基础上,中国研制出长空一号无人机,定性是无人靶机。20世纪80年代,以军用无人机在战争中成功使用和展现出的特点为开端,无人机开始在民用领域崭露头角。我国于1980年研制了国内第一架民用无人机D-4,主要用于矿产资源探测和航空测绘;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民营企业开始无人机研发,研制出一些低端产品,不具有进入市场和量产的能力;2007年起,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民用无人机,众多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启无人机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比如长航时民用无人机“黔中1号”成功首飞。


2008年,汶川地震毁坏了很多设施,其他遥感手段很难准确、快速获取灾区信息,无人机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2009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决策制定年度计划,将装备无人机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希望利用无人机增强应急测绘能力,改善以往应急测绘滞后性的问题。2010年之后,当无人机装备到各单位运营后产生了一批应用,逐步为社会和国家管理部门所认可,数量开始大规模增长,大量无人机公司涌现,2015年统计数量达到3000架(摘自科学出版社《轻小型无人机发展报告》)。无人机也开始向更专业级方向发展,强调快速监测与快速反应,追求高精度,向大飞机遥感系统技术靠拢,不再使用改造的民用数码相机,而是配备高精度专业测量相机。2017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发展无人机,升级无人机应急服务能力,包括向军用遥感无人机技术看齐。无人机具有强大的测绘与图像传输能力,可以获取国内任意地区的数据,满足应急、测绘、工程建设等地形图生产更新需求。


现如今无人机已发展为多领域必不可少的作业装备,不论是前世今生,无人机在人类的发展中从未被淘汰,并且有着长足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关于无人机的发展将会更一层楼。



文章来源:天航智远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