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京报 巨树在一片丛林中“脱颖而出”。受访者供图 2022年10月9日上午,“中国第一高树”刷了新纪录,一棵位于西藏察隅县的云南黄果冷杉,被测出了83.4米的高度。据推测,这棵云南黄果冷杉有380多岁,按照一般冷杉1000年或1000年以内的寿命,它正值青壮年,在未来的100年生长期里,还会继续长高。 “中国第一高树”被发现,让更多人了解到巨树科考者这个群体。王孜是中国巨树科考队的成员,也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他学植被生态学,因为想研究巨树上的生态系统,2019起,和团队成员开始在中国各地找巨树。 他们像侦探一样,拿到线索,通过多种方法推导巨树的位置,寻找、测量了100多棵大树。 一棵巨树就是一个生物系统,这棵云南黄果冷杉上,被发现了五十多种附生植物。之前,我国的植物学家只在水平层面,研究物种的变化规律,巨树的发现,为垂直层面的物种研究,提供了机会。 找巨树的过程,颠覆了王孜的许多固有认知。他学到的知识告诉他,某些树木是保守的,适应在地面生活,不会长在树上。但他却在巨树上发现了这几类树木。“我们目前的研究还是很浅层的”,王孜说。巨树还有很多秘密,需要人类去寻找答案。 攀树测量 站在巨树旁,你根本分不清它就是最高的树。察隅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过渡地带的岗日嘎布河谷深处,这棵云南黄果冷杉长在一片人际罕至的原始森林里,离它最近的村庄在五公里外,村里只有十几户人家。 这片森林针、阔叶混交,底下有很多阔叶的树,很密,可视度很差,人站在地上往天上看,只能看到一个个树干,上面都被叶子遮掉了。这便是巨树一直很难被发现的原因,即使世代生活在周边的人注意到了这些树木异常巨大,但因工具与技术的限制,也很难知道树木的准确高度。 现在科研可以借用激光雷达和无人机测量树高,也可以使用人工测量的方法——由人爬到树顶,确定最高树梢高度后,再将卷尺直接放下,下垂至地面测量。人工测量的精度比机器更高,误差更小,不会受到环境对信号的干扰。我们采用的便是人工测量的方式。 文章来源:新京报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