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镜面历史 怎么防范“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专家建议将惩戒纳入法治化轨道 堵死“劣迹艺人”借势变相复出缺口 专家:把对“劣迹艺人”的惩戒纳入法治化轨道 ●近年来,一批艺人因违法失德问题被官方通报、行业协会除名、“全网封杀”,其作品也被各大平台下架或作后期处理,多个社交媒体账号被封禁。相关部门多次强调禁止“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然而,随着自媒体、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劣迹艺人”出镜发声的试探行为仍时有发生 ●对于“劣迹艺人”由谁来评判,评判的程序、标准,包括违反什么样的法律法规、违背伦理道德到什么程度,社会恶劣影响的标准如何确定,目前没有标准答案。而且实践中,也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结果有差别的问题。有必要从整体上进一步统一“劣迹艺人”的评判主体、评判标准以及法律后果 ●一些网络平台对于“劣迹艺人”的出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网络平台绝不能唯收视率、点击率论,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作为公共媒体的社会责任。给“劣迹艺人”提供相关阵地肯定是不允许的。必须谁违规,谁负责,严格落实平台责任,堵死“劣迹艺人”随意、变相复出的缺口 □本报记者 韩丹东 □本报见习记者 孙天骄 □本报实习生 樊晓雅 近日,涉毒艺人王学兵出镜为杜康酒业站台一事引发社会关注。在这则14秒的宣传片中,王学兵简单介绍了自己,并祝贺杜康新品上市。公开资料显示,王学兵曾于2015年因涉毒被抓。 很快,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对外回应称,这则广告是公司员工的一位朋友委托王学兵拍摄,当时由于工作繁忙没注意到涉毒问题,“目前该广告已经下架,我们诚挚道歉”。 此事件曝光后,再度引发公众对“劣迹艺人”借势复出的讨论。相关新闻下,有网友评论称“涉毒艺人还想复出,牺牲的禁毒警察能答应吗,老百姓能答应吗”“企业请人宣传得把好关”,还有人质疑“这是不是劣迹艺人在试探”? 事实上,早在2014年,广电总局就下发了“封杀劣迹艺人”的相关通知,其中涉毒行为被明确点名。近年来,“清朗”“净网”等专项整治行动也将违法失德艺人作为整治对象,相关部门更是多次强调禁止“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然而,随着自媒体、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劣迹艺人”出镜发声的试探行为仍时有发生。 如何定义“劣迹艺人”?怎么防范“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所谓“转移阵地”的范围又该如何界定?带着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劣迹艺人”试图借势复出 “是否再给机会”引发争议 “演出又一次被取消了。一场合理、合法、经过严格审批并通过的演出,由于一些恶意的、恨人不死的举报而被强行取消,众多工作人员、乐队成员的辛勤努力直接化为泡影,几千名观众的期待再次瞬间落空”“我只想好好创作,好好写歌,好好录音,好好学习音乐制作,好好排练并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可为什么,我要被剥夺合理合法工作的权利!” 文章来源:镜面历史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