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马桂敏:卖糖果成就上亿身家,不上市不融资,品牌名气堪比老干妈

2023-2-20 15:07| 发布者: 美妆时尚| 查看: 570| 评论: 12

文章来源:商将锦囊

说起坚持不上市的女企业家,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而在糖果领域,中国也有一位“老干妈”,她就是马大姐品牌的创始人马桂敏。

马大姐很多人都吃过,尤其是他们家的牛轧糖,更被很多网友评价为有儿时记忆的点心。靠着小小的糖果点心,马大姐如今的年盈利也已经破亿。

在小众的糖果领域已经属于颇为不错的成绩了。比马桂敏赚到的钱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她白手起家的励志创业故事。本期商将锦囊就来带大家了解,马桂敏和她的糖果王国。


马桂敏:卖糖果成就上亿身家,不上市不融资,品牌名气堪比老干妈

勤劳致富

1953年,马桂敏出生于河北保定的一个工农家庭,由于家境一般,马桂敏中学肄业就去社会上打拼了,她在16岁的时候就在河北的轧花厂当了一名基层工人。

在往后的十年时间里,马桂敏一直都在从事轧花、手工相关的行业,虽说辛苦,但也练就了马桂敏的一双巧手。

在1981年的时候,马桂敏得以入职北京的一家糖厂,生产牛轧糖等传统糖果。而她的商业之路,也正是从这个国企糖厂起步的。


马桂敏:卖糖果成就上亿身家,不上市不融资,品牌名气堪比老干妈

时间来到1991年,出身贫寒的马桂敏靠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北京永丰糖厂的生产厂长,但升任厂长却并没有让马桂敏得到满足,她认为当下国家正处于改革的春风中。

继续当厂长最后也不过是个退休老干部,这种生活对她来说过于清闲和无趣。于是在当上厂长不久后,马桂敏就选择了辞职创业。

多年来的工作让她攒下了几万元的本钱,这在当时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但想要开工厂还是显得捉襟见肘。于是马桂敏破釜沉舟,向银行、朋友陆续借钱。


马桂敏:卖糖果成就上亿身家,不上市不融资,品牌名气堪比老干妈

总算是凑够了8万元的启动资金。而真正踏上创业之路后,马桂敏才意识到,创业远比自己想象的要难。

艰难选择

1991年马桂敏创立了北京京源食品厂,这也是马大姐的前身。虽说食品厂这个名字听上去十分高大上,但由于资金受限,马桂敏的工厂其实也就是个小作坊。

而身为老板的马桂敏每天也得和工人一起去搬运花生、砂糖等原料,这是个相当辛苦的活。然而勤奋并没有让马桂敏创业的困难得到减轻。


马桂敏:卖糖果成就上亿身家,不上市不融资,品牌名气堪比老干妈

由于工厂规模小,初创的食品厂只能生产花生酥等简单的产品,而其销售渠道基本上也受限于村镇市场,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

但好在马桂敏本身就是个有着十多年从业经验的老厂长,靠着多年来的管理经验,以及马桂敏对于产品品质的严格要求,马大姐的花生酥产品逐渐开始在北方城市里走红。

在1998年的时候,马大姐已经成了北方家喻户晓的糖果品牌。但就在此时,南方的一个知名品牌强势登陆,对刚刚有着崛起势头的马大姐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马桂敏:卖糖果成就上亿身家,不上市不融资,品牌名气堪比老干妈

那就是于1992年就在东莞创立的徐福记。和马桂敏白手起家不同,徐福记的创始人徐氏兄弟在台湾的时候就是糖果企业家,徐福记的产能、产品种类都不是马大姐能比的。

在1998年后南方的徐福记已经杀到了北方各省,马大姐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为了破局,马桂敏也尝试过去开发巧克力、奶糖等新产品。

但正所谓一步慢,步步慢。此时再去引进巧克力等新式糖果,已经追不上徐福记的发展速度了。眼看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马桂敏又该如何破局呢?


马桂敏:卖糖果成就上亿身家,不上市不融资,品牌名气堪比老干妈

前途未卜

面对徐福记等南方糖果的竞争压力,马大姐选择了返璞归真,集中精力改进研发花生酥、牛轧糖等北方传统糖果。

在马桂敏的分析下,她认为此时搞产品种类丰富化,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南方糖果的脚步,不如就将北方的传统糖果作为拳头产品,直接与品牌进行绑定。

后来的事实证明,马桂敏的这一决策相当明智。马桂敏开始投入大量资金,改进花生酥、牛轧糖的口味和生产工艺。


马桂敏:卖糖果成就上亿身家,不上市不融资,品牌名气堪比老干妈

另一方面她也没有完全放弃产品的多元化,马大姐后续也相继推出了奶糖、小丸煎饼等新式点心,没有将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

很快,马大姐的决策就体现出了成效,由于牛轧糖等产品属于北方特产,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用担心销路。

而牛轧糖此时对于南方的糖果品牌来说还是一片空白,这就让马大姐打开了差异化赛道,利用牛轧糖领域完成了弯道超车。


马桂敏:卖糖果成就上亿身家,不上市不融资,品牌名气堪比老干妈

在这之后马桂敏乘胜追击,抓住南方糖果产品空白的空档,致力于牛轧糖向南方市场推广。马大姐联系到了南方的一些媒体,打了很多软广告来宣传牛轧糖这一北方传统小吃。

这一招剑走偏锋相当漂亮,靠着多年的生产经验,马大姐的牛轧糖迅速在全国站稳了脚跟。只不过,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

时间来到2010年以后,中国消费者对于糖果的热情就远不如以前那么高了,无论是马大姐还是徐福记,在这之后的日子都不好过。


马桂敏:卖糖果成就上亿身家,不上市不融资,品牌名气堪比老干妈

树大招风的徐福记从2014年开始就不断亏损,如今甚至不得不转型去做坚果、薯片等零食。稳扎稳打的马大姐虽说损失不像徐福记那么严重,但发展也基本陷入了停滞。

这一有着三十多年的老牌糖果,在去年的盈利也只有一亿多元,在如今企业家动辄百亿营收的时代,显得十分尴尬。

马桂敏的创业故事里,既有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励志坚持,也有市场的变化这种人力无法抗衡的巨变。不由得让人感叹,创业之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马桂敏:卖糖果成就上亿身家,不上市不融资,品牌名气堪比老干妈

但无论如何,马桂敏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实属不易了。并且马大姐虽然并不是很赚钱,但在中国的知名度可不低。

提起传统糖果,人们对马大姐的印象可能比徐福记还要高,这在商业领域也不失为一大成功。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内容的动力。


文章来源:商将锦囊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茹蕙zx 2023-2-20 15:14
马大姐可别进入资本的陷进
引用 不继且回窗 2023-2-20 15:14
转发了
引用 风雨狼 2023-2-20 15:14
说起坚持不上市的女企业家,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而在糖果领域,中国也有一位“老干妈”,她就是马大姐品牌的创始人马桂敏。
引用 己化被 2023-2-20 15:13
不错,传统名小吃
引用 QuentinQui 2023-2-20 15:13
谁现在还吃糖果啊[捂脸]
引用 刘晨阳1 2023-2-20 15:12
可是真的不好吃呀
引用 123457851 2023-2-20 15:12
从来没听说过
引用 汉服消失好鄙 2023-2-20 15:11
08年,第一次吃马大姐牌的巧克力,是在嘉定欧尚超市买的,真的好吃啊!比徐福记的好多了,还有马大姐的太妃糖也不比当时的雅客太妃糖差,一直买到11年,后来就看不到这个牌子了,再后来在别的地方又买了这个牌子的糖果,发现价格高了,口感差好多
引用 Samgrics 2023-2-20 15:10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加,糖果业绩现在一年比一年惨了!
引用 圣道 2023-2-20 15:10
转发了
引用 Sporptoncvrx 2023-2-20 15:10
转发了
引用 喜欢头像那女纸 2023-2-20 15:08
用的都是人造奶油

查看全部评论(12)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