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九派新闻 “注意看,眼前这个男人正在XX” 毫不夸张,现在无论我们走到哪都很难逃过上面这个声音。虽然其在努力模仿人类的节奏语调,但还是能一耳朵就能听出来正在解说电影的,不是人,而是AI。 输入文案,自动合成语音,AI已成当下短视频批量化生产的标配。而在语音之外,影像亦是AI的主攻方向。 先是AI作画火出圈,抖音平台上,#AI作画的话题播放量达1.7亿次,#AI绘画的播放量更是高达11.8亿次。然后是文本生成视频,AI的内容生成能力再上一个台阶,Meta、Google近日陆续发布了由AI生成的短视频,百家号、TikTok等内容平台同样押注AI,更新相关辅助创作功能。 国庆期间《人民日报》官方账号还专门发布了一条AI绘画版《我的祖国》MV,全网网友喜闻乐见。 从语音到静态画面再到动态影像,至此,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对短视频完成了全面渗透。 考虑到AI的进化速度,昨天还只会咿呀学语,今天就能凭空生成真实世界并不存在的视频画面,担忧自然随之而来。镜头交给AI,创作者何去何从、平台怎样应对? AI对短视频的“入侵”,牵扯出一系列值得讨论的问题。 用户爱看,不容小觑的AIGC 截至2022年中,中国短视频用户达到9.62亿,占整体网民的91.5%。在这样一个短视频大盘里,AI生成的内容的群众基础如何? 视频平台上近期兴起的一类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选一首大众熟悉的歌曲,让AI根据歌词生成画面,组合起来便是一支由AI执导的MV。比如《漠河舞厅》《孤勇者》《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波西米亚狂想曲》等,都能找到相关的AI作画视频。 文章来源:九派新闻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