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ITheat热点科技 自从智能手机开始拼摄像头后,就喜欢与相机比较拍摄效果,比如说早努比亚在早期喊出了“手机中的单反机”口号,而现在则喜欢贴上相机品牌——徕卡、蔡司、哈苏,来显示自己实力超群。但无论口号还是贴牌,智能手机拍摄进步本质上是依靠技术,其中CMOS图像传感器(CIS)更是起了关键作用,那在智能手机发展历史,CIS到底做过哪些努力? 更好成像:更大的底、更多像素 如何有效提升手机成像质量呢?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一句话——底大一级压死人——使用尺寸更大的传感器(底)、提高更多像素,而无论是苹果iPhone还是Android手机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都按着这条路径前进。 比如说首款在中国市场热卖的苹果手机——iPhone 4,它后置摄像头使用了Omnivision OV5650传感器,规格为1/3.2英寸,也就是大小为12mm²(4*3mm),分辨率为2592*1944(5MP)。而最新一代iPhone 14 Pro系列,后置摄像头主摄分辨率已经提升至48MP,几乎是iPhone 4的10倍,同时根据techinsights拆解,传感器的面积达到了63.2mm²(9.16*6.92mm),是iPhone 4的5倍多。 相比iPhone的小步快跑,安卓手机对传感器尺寸、像素追求更为强烈,从2021年夏普发布R6开始,安卓手机就盯上了1英寸传感器,在2022年里出现了小米12S Ultra、小米13 Pro、vivo X90 Pro/Pro+、夏普AQUOS R7、LEITZ PHONE共6款使用1英寸CMOS图像传感器的手机,它们均使用索尼IMX989 Exmor RS CMOS传感器,像素为50MP,单个像素大小为1.60 um。 文章来源:ITheat热点科技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