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关村在线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众多,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型建筑文物。建筑既是历史,也是见证,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是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保护、修缮甚至是重建历史建筑,都需要其基本信息的建档。随着无人机的发展,古建筑保护方面开始借助无人机来更高效、智能的完成测绘建档工作。 古建筑保护刻不容缓 根据资料显示,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核定登记中,全国不可移动文物一共76.6万处,古建筑以及代表性建筑约40多万处。在这其中,保存状态较差的占17.77%,保存状况差的占8.43%。也就是说有相当规模的古建筑或者代表性建筑都已经十分危险。 在第二次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22年期间,约有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已经消失,也就是说这些古建筑、代表性建筑已经损毁。不只是我国,还记得2001年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吗,还记得2019年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大火吗,那些闻名世界的历史建筑也在经历意外和岁月的摧残。 2021年10月,一场暴雨过后,山西南部新绛县闫家庄村的古楼魁星阁坍塌了,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历史遗迹就此消失。这也是给世人的一次警示,虽然这座古楼未被登记在册,但是却受到各界关注,由此引发的深思更是让人寻味。因此,对于古建筑这样的文物就更有保护和建档的必要了,而这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最开始提到的测绘。根据住建部的要求,从2020年开始到2022年,全国需完成历史建筑100%测绘及系统录入工作,并且明确鼓励采用摄影测量、三维激光等新技术来完成。 文章来源:中关村在线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