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壹娱观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唱跳、说唱、创作,甚至自己准备道具? 《声声如夏花》第二次广场歌会释放着音乐女主播们更多的才能。 从团队合作,到连麦帮忙,再到自己单打独斗每天直播,《声声如夏花》用了七期节目,在直播间里,在舞台上,让观众看到了主播们的快速成长。 这样的成长是具象化的。 没有舞蹈基础的选手敢于在广场歌会上尝试唱跳;刚刚接触直播的新人,从首次直播的几个人观看,随着节目进程逐渐突破万人观看关卡;更不提多位主播实现了粉丝数的快速增长…… 与30位女主播一同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还有各位“老铁”并不陌生的音乐女主播这一职业。 终于有综艺真正讲了主播,也讲了真正的主播。 基于快手多元主播生态,把游戏主播、孩子妈妈、大山教室里的学生、经纪人、原创音乐人等选手汇集一堂之后,《声声如夏花》将如何助力这些“萌新”一步步成长为综合能力过硬且能够独当一面的主播、如何帮助她们正确理解音乐主播这一职业、平台如何帮助主播建立成长通道等问题,借由“长—短—直”模式展现开来——长综艺的日常真人秀和环节设置推动节目进行、检验主播能力提升,短视频内容补充节目内外以及选手本人的更多信息,而选手日常直播则又颇具记录成长的色彩。 在《声声如夏花》背后,是快手多元内容生态的完善:综艺与直播链条的打通、KOL的培养和对生态的反哺等都在其中得到有效尝试,也为后续与电商、娱乐、商业化等业务结合的畅想提供了空间。另外,“长—短—直”节目模式下对于自制综艺的不断探索,则带来了有关“短视频平台如何做好综艺”的新解法。 一个个的“0到1”打破、重建。 当30位女主播带着大包行李直接面临突击直播考验时,她们在《声声如夏花》中从“0到1”的这一过程也同时开始。 文章来源:壹娱观察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