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荼蘼盛开 圣母病 侯虹斌著 自序 单独为女性设立的“好品质”,一概是陷阱 这几年,我经常在网上谈女性的话题,总是鼓励女人独立自主,争取更大的选择权、更大的自由,也经常收到很多求助私信。 最典型的,就是这样的: 我学历一般,父母的家产轮不到我继承。从小都是听爸妈的,随便读个大专学历,做文职。结婚生娃了,因为我收入低,父母觉得还不如省了请保姆的钱,我自己带孩子。但我不肯,老公也支持我的决定。现在要带小孩和照顾家庭,还要应付收入不高的工作。我应该怎么奋斗,才能赚更多的钱? 另一种是: 我的丈夫不支持我工作。以前我一边带两个孩子,一边工作,还要忍着他的羞辱,忍气吞声坚持了八年,最后把自己的身体累垮了。我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花老公的钱总是缩手缩脚,生活举步维艰。我既要料理家务,教育好两个儿子,还要帮丈夫处理公司财务等杂事,做不好还要被挑刺。我把自己塑造成全能的、满足他要求的人,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我很不愿意这样过下去!怎么办? 应该说,懂得求助、对现状不满,就是好的开始。但你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帮你呀。 她们的问题不仅在于婚姻本身,她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也不足以划清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她们的内心是不自由的。光是劝她们脱离这样的婚姻状态并不能解决问题,同样会有新的困境。 易卜生写过《玩偶之家》,不甘当丈夫玩物的娜拉离家出走;鲁迅就写了篇《伤逝》,用子君和涓生的命运告诉我们,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只能是幻灭。 义愤填膺是很容易的,说女人要独立啊,要有经济能力啊,不要依附于男人啊,都很轻松。可实际上,女性难以独立并不是因为懒,或者没有能力,而是因为被束缚在家庭当中,承担了太多无偿的家务劳动,包括生儿育女、教育子女等。这些辛苦的劳动没有报酬,却成了她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舆论把这些任务分配给女性,令女性不敢松懈,不敢离开。 文章来源:荼蘼盛开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