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极目新闻 一件渔夫马甲、一副挂脖眼镜,退休教授吴於人通过一段段深入浅出的科普短视频,成为了800余万网友的“科学姥姥”。 近期,在各短视频平台,一股“科普热”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走进屏幕,分享科普知识。其中,也不乏科研“国家队”的身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机构整合优势资源,邀请院士专家录制科普课程。网友纷纷称赞:“这些老院士,真是国家科技的瑰宝!”“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大学退休教师成“科普网红” 全网粉丝量超过800万,总播放量达20亿次——这个惊人的数据,属于今年73岁的大学退休物理学教授吴於人。她曾出版过《大学物理》教材,也荣获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与现实世界相比,短视频平台上“不刷题的吴姥姥”更为人所熟知,吴於人成了一名“科普网红”。 提起物理科目,可能会勾起很多人求学时的回忆,艰深、晦涩,是不少人对这个学科的常见印象。但在吴於人的视频评论区,网友直呼“终于听懂了”“有些喜欢上物理了”,她也收获了一个称呼——“全网最高级别家教”。 讲解火箭飞入太空的原理时,她向装有液氮的塑料瓶中加入少许水,拧上钻好小孔的瓶盖,倒置起来,瓶子“一飞冲天”,反冲现象得到了直观的展现;介绍形如一口大锅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时,她竟真的在镜头前拎起了一口锅;重核裂变的过程,则是小球打向西瓜,西瓜一分两半……鸡蛋、硬币、气球,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都成为了吴於人的“教具”。 有网友留言感叹“这才是物理课该有的样子”,“小时候学校这样教,我可能也是科学家了”,吴於人则回复称“不晚不晚”。在她看来,短视频为大众搭建了一条连接科学的捷径。 其实,为孩子们做科普这件事,吴於人已经做了十多年,她希望让青少年得到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我们的未来还是要靠青少年,不光是考试能考得好,还要为他们的一生负责。” 在网络平台,科普不再是单向的输出,网友的好奇心能得到回应。“碰到小孩子问出的问题,姥姥会特别激动,有时甚至会抢过我的手机直接给孩子回复。”吴於人的助手小任说,如果问题足够有趣,她还会专门制作一期视频进行回答。 文章来源:极目新闻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