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不再怀有希望的世界,戈达尔选择离开

2023-1-27 15:54| 发布者: 摄影数码| 查看: 1087| 评论: 0

文章来源:看理想



文 | 李厚辰


当一个人被称为“国宝”,很多时候也就代表了他“过时”的命运。在戈达尔逝世时,人们评价是“法国新浪潮终结”。新浪潮终结了,但电影依然存在,不仅电影存在,影视媒介还比戈达尔的时代成千百倍增长,我们真正进入了泡在影视中的时代。


对于当下的影视环境,我们有很多怨言,电影、电视剧不好看,短视频反智、煽动,综艺哗众取宠。但我们谁又能远离影视而生活呢?


某种程度上,现状应是戈达尔所欣喜的,影视终于成为一种能动性的媒介,因为手机拍摄的普及,普通民众可以使用视频捍卫权利,表达批判,展现回忆。从这个角度,影视媒介的“浪潮”已经由分布式的众人依靠手机接棒,我们人人皆是弄潮儿。


但电影却格外老气横秋,戈达尔希望反叛的“美式电影”更加大行其道,甚至已经鲜有“脱轨”的作品存在。美式电影范式的持存,也实在令人惊讶,直到今天,它依然是造梦的不二法宝。如果电影是这么美又坚实的一场梦,又何苦“新浪潮”呢?


这是今天我们这些弄潮儿们也需要直面的问题,戈达尔在1979年接受采访时说,他的愿望包括“将声音从图像的专制中解放出来”。至少对戈达尔而言,“新浪潮”电影,是梦醒的电影。


01.


失落的后半生


戈达尔在法国出生,成长于瑞士,比较平稳地度过二战。战后他在法国索邦大学学习,与电影结缘,并结识了“新浪潮”运动的同路人特吕弗、侯麦等。随后,他开始了作为影评人的生涯,开始频繁写作关于电影的评论文章。


一边写影评文章,一边有一些短片拍摄的机会。他在29岁时拍摄了处女作长片《筋疲力尽》(豆瓣5.5万人评分),随后他接连拍出多部精彩作品,31岁时的《女人就是女人》(豆瓣9千人评分),32岁时的《随心所欲》(豆瓣1.7万人评分),33岁时的《轻蔑》(豆瓣8千人评分),34岁时的《法外之徒》(豆瓣2.2万人评分),35岁的《阿尔法城》(豆瓣7千人评分)和《狂人皮埃罗》(豆瓣3.1万人评分)



文章来源:看理想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