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年志Youthology前言源头哥最初想成为一名演员,负债后来到义乌,成为一名短视频导演兼主播。他的人气很高,被戏称为“义乌抖音界的精神教父”,经常播着播着,就有二三十人跑到他直播的屋子里来线下聊天。尽管如此,因为不愿意“割韭菜”,“变现”对他来说一直是难题。 英姐来到义乌前,在吉林靠烤地瓜为生。来到义乌后,她在抖音上给自己贴了个标签——“ 70 后东北大姐还债闯义乌”。她眼神不好,常常要靠放大镜才能看清“家人们”给她的留言。她对智能手机也不太熟悉,有时候花四五个小时剪一条视频,只有一两个人点赞。但这并未阻止她苦苦等待“爆单”的那一天。 源头哥和英姐都是纪录片《义乌闯客》里的主角,该片是杨皓在浙江师范大学电影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作品,记录了一群在义乌闯荡的短视频带货主播视频内外的生活,该片最终获得了第十六届 FIRST 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长片荣誉推介。 “变现”,指把长期积累下来的人气变为实际的收益;“爆单”,则意味着直播被推上了热门,一晚上兴许能卖出几千单。这是在义乌直播带货界闯荡下去的两条定律——依赖随机性、有悖于情怀又不能脱离情怀的生存之道。 面对变化,主播们也在寻找方法,总结经验。在一次直播中,我看到源头哥正拿着一份文件向直播间里的观众介绍他的经历。他把自己在义乌的时光分为三个时代:混沌、震荡和求索。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了他从演员/导演到运营/策划,再到如今商业 IP 流量主的角色转换。他说,所谓混沌时代,正是义乌短视频“ C 端赛道里最黄金的一年半”。这也是《义乌闯客》所记录的时间段。 我找到了导演杨皓,请他讲了讲他如何走近这些曾被媒体“奇观化”的人物,又如何通过普通人的故事来反映一个时代变化的侧影,以及他在和 TA 们的相处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以下是《义乌闯客》导演杨皓的自述 01 从猎奇到平视再到理解因为对现实题材感兴趣,纪录片成了我在硕士期间选择的主要方向。在为毕业作品寻找题材的时候,我考虑过地摊经济、合村并居等选题。最终,新闻媒体对义乌北下朱电商小镇的报道引起了我的兴趣。 来到义乌之前,我的确带着一些猎奇的心态,因为总是在短视频中看到这些人以一种“群魔乱舞”的方式带货。但当真的到了这里,看到他们在镜头背后也有着自己的焦虑,面临着自己的选择,我也就慢慢收起了这种心态。 刚来的时候,我每天在大街上来来回回地走,和人们聊天。英姐是我选定的第一个跟拍对象,她对我很好,总把我当孩子一样。刚开始拍她的时候,她觉得我是专业学影视的,就总让我给她的视频提提建议。但短视频是个“去中心化”的下沉市场,我们这种做传统影视、半科班出身的,想分一杯羹其实不容易。所以有时候我给她剪的片子,她反而看不中,觉得我的镜头运动达不到她想要的质感。 但我也帮她一些小忙,比如有时候她播着播着,突然要去做个饭,就让我替她直播一会。我在市场待了这么久,大致的话术还是懂的,比如会说,“家人们!来给主播点点免费的心”“加入粉丝团点亮灯牌”“咱们小黄车一号链接是什么什么”之类的。但我一上去人们都不买东西,都问我是干啥的,然后播着播着就没人了,英姐一回来,直播间的人气也跟着回来了。 文章来源:青年志Youthology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