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 这可不是某位失眠患者在卧室里数绵羊。这是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科考人员,正根据无人机传回的红外画面,在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数藏羚羊的场景。 藏羚羊 日前,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再次前往可可西里无人区开展野生动物考察。科考团队利用最新的无人机夜视+红外热成像技术,完成了藏羚羊种群夜间长时间移动跟踪观察任务,为羊群夜间行为和迁徙习性调研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图片和录像,这也是该团队20年来首次利用无人机在夜间进行藏羚羊种群长时间移动跟踪观察。 据科考团队介绍,通过利用大疆新一代无人机可以进行500米隐蔽远程侦查功能和激光打点记录功能,在确保最大程度减少对野生动物惊扰的同时,亦可为提高种群数量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提供支撑。 红外模式发现藏羚羊群 无人机高原巡查长线追踪,解决人工巡查“痛点” 在可可西里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活跃着许多国家级珍稀动物。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就是可可西里地区的“旗舰物种”。 每年的11月至12月,藏羚羊开始交配。次年5月,藏羚羊开始一年一度大规模迁徙。而每年暑期7月到8月,数以万计的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五北大桥“生命通道”,前往北方的卓乃湖产仔,产仔后再沿原路返回栖息地,因此该区域也成为科考团队调查藏羚羊种群的最佳地区。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连新明团队20年来致力于研究和保护青藏高原上的各类野生动物,为藏羚羊等保护动物的数量恢复作出了卓越贡献。 文章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