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些机构为吸引流量、销售盗版图书和课程,蹭名人热度甚至编造所谓的“名人名言”,罔顾事实编造吸睛标题的情况时有发生 ● 假冒、“搬运”行为虽然构成多方面侵害,但由于通过网络实施,基于网络数字化、开放化及传播快速化,导致侵权人(假冒人)、侵权后果难以确定,同时存在侵权人多点上传、多路途传播的情形,很难“一网打尽” ● 权利人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将维护版权常态化,不要到需要维权的时候才开始思考该如何维权;养成作品创作过程中和完成后保留相关证据的习惯;发现抄袭“搬运”等问题时,先固定证据,进行必要的公证,以防被告人删除或屏蔽作品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杨蕙嘉 “有人给我发了这个,标题起的还挺有噱头,一看就不是新手作案。我又去百度查了一下,这个标题散落在全网,到处都是。本人在此声明,我从没说过这样的话,请大家不要信。”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辟谣称,自己从没说过“我们并非真的依赖于美国芯片,中国只是懒得生产”等言论,呼吁互联网平台整治盗用他人名义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 类似的遭遇,很多名人、网络“大V”都曾经历过。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些个人机构为吸引流量、销售盗版图书和课程,蹭名人热度甚至编造所谓的“名人名言”,罔顾事实编造吸睛标题的情况时有发生。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对于“标题党”篡改、编排、抄袭、“搬运”原创作品等行为,很多名人、原创作者深感网络维权艰难,呼吁加强整治,净化网络环境。 杜撰名人名言 编造标题引流 7月11日,作家莫言通过微信公众号“莫言”发布了一篇题为《莫言:这些作品真不是我写的》的文章,澄清《酒色赋》《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等多部作品并非出自他笔下,对网络上传播的一些署名为“莫言”的文章进行辟谣。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