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羊城派 深圳:大疆最新无人机红外热成像功能填补野生动物夜间观测空白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婷婷 日前,大疆工程师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西北高原所”)科研团队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无人区开展野生动物科学考察,通过最新的具有高倍变焦红外热成像功能的无人机系统,首次尝试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上,观察藏羚羊、藏野驴、岩羊等珍稀物种的夜间行为,通过镜头自带的变焦、广角、红外热成像以及激光测距定位等功能实现了对藏羚羊种群夜间长时间、无干扰的移动跟踪,为藏羚羊夜间行为和迁徙习性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中科院西北高原所连新明研究员称,这也是该团队二十年来首次利用无人机在夜间进行藏羚羊集群长时间移动跟踪观察,既填补了过去夜间主动拍摄的空白,同时对于野生动物的夜宿地选择偏好、影响因素等研究有较大科学研究价值,为今后开展夜间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 深入可可西里 助力野生动物调查与保护 为了进一步验证行业无人机系统在高原动物保护上的应用前景及夜间观测能力,7月底,大疆行业应用工程师携带行业无人机和最新热成像功能相机前往该片区,协助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开展科研调查工作。 “我们将无人机升空到200米以上高度,转动机身进行横扫,因为夜间温度低,植被覆盖少,地形很平坦,很快就通过H20N的红外热成像镜头寻找到了一片疑似热源点。”大疆工程师回忆,因为过去缺乏夜间追踪的经验,因此连科研人员都不能确定发热物体到底是什么动物。如果要抵近侦查,无人机的噪音就会惊扰到动物,但通过大疆云台相机中最新集成的高倍率变焦热成像相机功能,可以在超过500米的距离外就得到非常清晰的红外画面,超过了目前绝大多数观测设备的观测距离。 视频画面可见,无人机红外模式捕捉到一堆热源点,而画面中心点距离无人机超过600米。但当拍摄团队增大红外变焦倍数,才最终确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 文章来源:羊城派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