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抖音不止想做短视频内容平台,不断探索边界的背后,是成为超级泛垂类平台的野心。 与之前铺天盖地的报道相比,今年下半年关于抖音的媒体消息明显减少了,是抖音不火了吗?显然不是,放眼望去,路上、家中、办公室里,越来越多人加入刷抖音的行列。同样,这些场所,生产抖音短视频的创作者也如雨后春笋涌现。 抖音似乎正在成为当下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既然是生活方式,那意味着抖音不能只是最初短视频内容平台的角色,它需要拓宽自己的边界,需要在更多领域与我们的生活相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抖音近年来在内容、电商、小程序上系列动作的背后意图。 抖音想做什么,正在做什么,目前成效又如何?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 带着这些疑问,我“勾搭”了多位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了解,同时结合目前已经公开的一些数据,写下这篇文章,也算是对自己最近的“草根调研”做个整理总结。 一、内容:从窄化到生态 最早期的抖音内容其实很窄,基本都是那些画画、舞蹈、爱音乐的人在创作和转发。这些充满创造性的短视频内容搭配上节奏感极强的音乐,迅速俘获了一二线年轻人的心。也是这个时候,抖音也被贴上了“潮”、“酷”标签,直到2017年8月之前,舞蹈、炫技这些“潮”、“酷”内容占比仍然超过一半。 随着用户的快速增长,抖音的短视频内容也开始变得愈发多元、丰富,一些做饭的窍门、化妆的小心机、抖机灵的段子等内容也更频繁地出现在用户的推荐当中。 抖音想做的,不只是小群体的狂欢舞台,它想装进更多的大众网民,让他们也有表达的机会。 2018年3月19日,在抖音的线上发布会中,抖音总裁张楠(当时任总经理)亲自撕下原来的“潮”、“酷”标签,“抖音会继续潮下去,但更打动我的是抖音上温暖人心的瞬间”,同一天,抖音宣布品牌升级,slogan由原来的“让崇拜从这里开始”变成“记录美好生活”。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