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加班熬夜是常态,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怎样兜牢?

2022-12-14 07:55| 发布者: 摄影数码| 查看: 1384| 评论: 0

文章来源:大众网


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怎样兜牢【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加班熬夜是常态】


调查动机


近日,22岁女生徐某某在浙江省杭州市从事直播运营工作因连续加班突发疾病去世,相关新闻冲上热搜,引发公众对于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普遍关注。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业态劳动者越来越多,比如主播、代驾员、网约车司机、送餐员等。他们目前的生存状态和工作环境如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度调查。


17时开始直播,24时下播;次日6时至9时,加一次直播;当日12时开始接着拍摄短视频、直播,直到21时下播。结束将近一天一夜的直播工作后,今年22岁、刚参加工作半年的李婷婷(化名)发出感慨:“活着真好。”


李婷婷毕业于浙江省一所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今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进入直播行业,工作内容包括拍视频、选品、上播、复盘等,熬夜加班是常态,“比较赚钱,养活自己没问题,但公司根据直播时间计算薪酬,不干就没有收入”。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像李婷婷这样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人越来越多,比如主播、代驾员、网约车司机、送餐员等,他们被称为“新业态劳动者”。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访多名新业态劳动者发现,受访者每日工作时间大多超过10小时。根据公开信息,新业态劳动者“工作致死”事件时有发生。


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随着《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发布,将具有劳动关系和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新业态劳动者纳入法律保护范畴,在社会政策上已经得以明确,未来亟须在此政策框架下建立符合数字时代的工时制度。


受访专家建议,根据是否具有劳动关系进行分类治理是基本方向,重点在于建立针对不完全劳动关系的新业态劳动者的工时制度,比如为新业态劳动者引入工时账户制度,以解决劳动者随时上线下线、为多平台工作的量化计算问题。同时,加快制定劳动基准法,建立强制性的工作时长限制制度。更重要的是,尽快建立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报酬合理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水平。


加班熬夜比较普遍


遇到大促全天直播


李婷婷的日常工作是直播卖女装。每天的直播时间,少则4小时,多则10小时。直播之前需要拍摄相关商品的短视频,每次拍摄需要三四个小时,直播时播放短视频以吸引流量。她一般在下午开始直播,下播后复盘直播,同时选第二天的商品,回到家已经是次日两三点了。


7月中旬,李婷婷经历了一次将近一天一夜的直播。那天,公司安排她直播7个小时,夜里12点下播,到家已是凌晨两点。刚到家,公司负责排班的同事给她发信息,通知她早上6点到9点加一次直播。考虑到时间太紧,她本打算拒绝,可对方说实在安排不开,她只好答应。


为了节约时间,她不卸妆、不睡觉,带妆等到清晨5点多赶往公司直播。上午的直播结束,休息一小时后,她于当日12点开始拍视频,持续到下午,接着是10小时的直播。



文章来源:大众网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