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包明说 近期,正值台军汉光演习期间。日本海上自卫队发现,一架中国大陆派遣的TB0O1“双尾蝎”无人机,飞越宫古海峡,然后在台湾东海岸附近巡航,日本航空自卫队西南防空部队的战斗机紧急升空应对。日本的F-15J战斗机已经很老了,为了无人机而消耗其宝贵的飞行寿命,日本防卫省心头在滴血。类似双尾蝎这种远程战略无人机,大家都知道它的价值,但能造出来的却只有中国和美国。一般来说有人驾驶飞机的研制难度很大,无人机的难度总归要小一些。为什么俄罗斯、法国这样的航空强国都造不出来,日本、德国还要花大价钱从美国引进呢? 其实,无人机的研制一点都不容易。能够执行情报侦察监视任务的无人机,并不是仅仅能飞起来就可以了。要用计算机来代替飞行员,从事一连串非常复杂的工作。当今的人工智能虽然已经很发达,但多数只能执行一些简单、重复性指令。操纵飞机的人工智能,只有极少数国家和企业才具备研发能力,需要在制导导航控制、遥测遥控、高速数据传输、自主飞行控制等方面,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就连自动降落,也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战略无人机的尺寸很大,不可能采用拦阻网回收方式,也不可能像俄罗斯的海鹰10无人机那样,采用降落伞回收,只能像常规的固定翼飞机那样在跑道上降落。 在中国周边,航空技术水平最高的日本,到现在也没拿出一个能大批量生产的无人机型号。日本防卫装备厅在2016年才推出了无人装备技术发展规划,题目是《未来无人装备开发愿景--以无人机研发为中心》,其中也没有考虑大型战略侦察无人机。 文章来源:包明说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