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环球网 眼下正是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冲刺期,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目前来看,越来越多走出象牙塔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诸如短视频领域的灵活就业岗位。然而,不签劳动合同,劳动权益如何保障?职业长远发展怎么办? 灵活就业方式受到毕业生青睐 “我自己是做短视频的,视频剪辑那种,现在很多人都在做短视频,这块其实还挺缺人的……”李慧今年26岁,大学专业是动画设计,平时自己比较喜欢拍视频和剪辑视频。2年前大学毕业后,就在浙江金华老家接短视频剪辑的单子,有了一定的客源积累,收入不错。 李慧说:“我大概做了一年多时间了,也有很多人会和我合作,基本上我都接散单,简单的一条视频差不多一两百块,收入还行,一个月多的时候七八千、上万都有的,但我也不想让自己太累。” 近两年,网络主播、电商运营、文案写手等与互联网关联密切的职业,不打卡、不坐班,就业方式灵活,受到毕业生青睐。近日某求职平台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18.6%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自由职业,较去年提高了3%。 江西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处副处长安光介绍,从全省的数据来看,江西大学生灵活就业成为了一种趋势。“从2021年毕业的数据来看,全省总共有28.6万毕业生,有2286人实现的是自主创业,主要是围绕着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以及新零售、文化、体育这几个板块开展的。结构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这种线上的创业,尤其是这种灵活性的,就业和创业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灵活就业群体权益如何保障? 不过,由于灵活就业属于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在用工规范等方面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加上大学毕业生本身社会阅历不足,导致他们灵活就业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困惑。 文章来源:环球网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