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兰州成功美术馆 最新的收藏资讯、最全的鉴赏知识、最权威的名家观点 1 可悲,现代工笔画已沦为时尚的附庸! 在我周围有几位画工笔的青年老师,经常参展且能“获奖”,他们搜集题材基本是用高像素的相机拍摄的“美女帅哥”,用电脑、手机下载或在时尚刊物搜集图片就可以搞创作了,基本不需要风尘仆仆地到生活里实地写生感受,更不用说画速写、默写了。我曾经向其中一个老师请教过工笔画的画法问题,她说她们现在连线都不再勾了……她们通常都有高学历,但并无深厚的书法、诗词修养,对美术史上八大、石涛、黄宾虹、齐白石等写意画家,甚至是于非闇、王叔晖这些前辈工笔画家有隔膜感。她们重渲染、轻书写,重色彩、轻笔墨,重形式、轻内涵,按照一种既定的工序,在画面里寻求一种“梦境”或“幻境”。这些“现代工笔画”具有固定的画面模式,费力超过费神、用手多过用脑,学养和积淀缺少。业界有论者断言这种遍布于大江南北,与当代文化、传统关联不大的“流行歌曲”画风,已沦为“时尚的附庸”。 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也曾对缺乏个人风格和文化品位的工笔画创作提出过批评。他说,现在有些画家只用相机拍下一张漂亮的照片,然后就对着照片模仿、复制,毫无个人风格和文化品味,这是创作上的懒惰,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他感慨有些画家已不再勤于用脚深入生活,不再为了创作一幅画多次到生活中采风、打磨,反复构图、布局、造型、着色。他认为,心中理想的人物形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它需要用心感受、提炼和沉淀那些火热的生活体验。据我所知,现在有些画者连照片都懒得拍,用电脑、手机下载时尚图片,更有甚者,把图片通过幻灯机照到画纸上依形勾勒起稿。这些画是描、堆、抠、抹出来的作品,完全没有优秀艺术品所应该具有的精气神。这种描摹照片的画风以技术处理来替代生活体验、艺术感受,与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气氛有关,与画家的创作态度、艺术观念有关,和生活本源相割裂的创作模式,必然会形成艺术面貌和手法的单一雷同,成为人人皆可操作的“流行画风”。 文章来源:兰州成功美术馆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