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网民呼吁土澳乃应允之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土澳民众居然想加入

2025-3-17 15:18| 发布者: 门户生活| 查看: 928| 评论: 0

文章来源:历史侦查处

2025年3月,我国055型驱逐舰在澳大利亚东海岸附近海域进行实弹演习,震撼的炮火与先进的舰艇实力,让澳大利亚的军事虚弱暴露无遗,这片战略要地却拥有全球14%的铁矿石和46%的锂矿资源,丰饶的物产实在是令人垂涎欲滴。演习后,我国网民兴奋不已,纷纷感叹:澳大利亚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却白白让盎格鲁撒克逊人给浪费掉了,实在是可惜。因此有网民就呼吁:美国都放话要格陵兰岛了,我国就为什么不能考虑一下澳大利亚?甚至我国网民调侃“土澳民众都想加入我国”了。

事实上,从古人最早探访澳洲的模糊足迹,到近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得国不正的殖民历史,再到如今中澳关系的复杂博弈,澳大利亚的战略价值与经济潜力,正成为中澳两国网民热议的焦点。那么,我国网民为什么这么对土澳如此感兴趣?土澳网民真想加入东大吗?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简单捋捋中澳两国的历史渊源和地缘博弈。

应该说,澳大利亚与我国的渊源,最有可能追溯到我国古代先民的航海时代。秦汉时期,东南沿海渔民驾驶简陋舟筏,探索南洋诸岛,奠定了远航基础。唐代航海技术进一步成熟,僧人义净乘船经马六甲海峡赴印度取经,其航线已逼近澳洲北部。而明代郑和下西洋更是巅峰之作,1405年至1433年,他七次率领超200艘船、逾2.7万人的庞大船队,远达东南亚、印度洋和东非。史学家根据《明史》和《郑和航海图》推测,1421年第四次航海时,部分船只因风暴偏航,可能触及澳洲北部约克角半岛。澳洲土著口述历史中“东方大船来访”的传说,与郑和船队的描述颇为吻合,虽无确凿文献,这份猜想已足够震撼:澳洲或许早在600年前便与我国结缘。

然而,古人未在此立足,原因显而易见。澳洲北部多为热带草原和荒漠,年均降水量不足800毫米,远不及东南亚的丰饶湿润。生存环境更是险恶,咸水鳄、毒蛇和致命昆虫遍布,令人望而却步。据考古研究,澳洲土著约5万年前迁入,人口长期维持在70万左右,且多聚居于东部沿海大分水岭一侧。相比之下,马来群岛气候宜人,物产丰盛,宋代已有华人聚落雏形。古人可能探访澳洲,却因其恶劣条件无意久留,这种“发现而不占”的选择,为后来的机遇流失埋下伏笔。

到了近代,澳洲的建国之路却充满争议。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登陆东海岸,宣称其为“新南威尔士”,1788年,英国在此建立流放地,首批736名囚犯被送往悉尼湾,开始殖民进程。然而,这片土地并非无主之地。据澳洲国立大学研究,18世纪末,土著人口约75万,拥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英国殖民者却以“无人之地”为由,强行占领,未经协商或条约,剥夺土著土地所有权。到19世纪末,土著人口因疾病、屠杀和强制迁移锐减至10万以下,悉尼周边尤甚。这种“得国不正”的方式,不仅留下道德污点,也为澳洲后来的国际形象蒙上阴影,与我国古人“和而不同”的交往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网民呼吁土澳乃应允之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土澳民众居然想加入

而今的“土澳”,因其资源与地缘价值重新得到了我国网民的高度关注。2024年,这片7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仅2712万,却坐拥全球14%的铁矿石储量、46%的锂矿储量,以及丰富的天然气和煤炭。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2023年其对我国出口总额达1550亿澳元,其中铁矿石占60%,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占15%和10%。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对这些原材料需求旺盛。海关总署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8.9亿吨,七成来自澳洲。这种极其丰富的矿产之地,让网民认为澳洲是“天赐宝地”,若不能充分利用,反倒可能自尝苦果。

事实上,澳洲经济的命脉早已与我国深度交织。2023年,其GDP为2.45万亿澳元,外贸依存度达45%,对华贸易占出口总额的32%,而美国仅占4.5%。这种不对称依赖,让澳洲在对华政策上进退维谷。2020年,“新冠溯源调查”风波后,我国减少从澳进口铁矿石,转向巴西和几内亚,澳洲铁矿巨头力拓和必和必拓股价分别下跌12%和15%,出口收入缩水近50亿澳元。经济学家估算,若我国彻底转向其他供应商,澳洲GDP将损失3%-5%。这种教训迫使澳洲调整态度,2023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对华出口关税降低,葡萄酒和大麦重回我国市场,总额同比增长45%,为网民的“天予不取”提供了现实依据。

除此之外,澳洲民众对我国的态度也在悄然转变。2024年6月,悉尼大学联合澳广民调显示,53%的受访者认为“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比军事联盟更重要”,较2020年的38%大幅提升。更令人意外的是,1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中国治理模式”,在年轻人中高达25%。网民调侃“土澳民众想加入我国”,虽是玩笑,却有根可循。这主要是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势发力,成为土澳民众的向往之国。2024年,我国GDP预计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经济的18.5%,而澳洲仅为其1/50。我国在基建和科技上的成就也令人艳羡,我国高铁总里程达4.5万公里,而澳洲至今无高铁,悉尼到墨尔本的火车需11小时。

当然,澳洲民众的心态转变也与其国内困境有关。2024年,土澳通胀率升至5.8%,房价中位数高达92万澳元,年轻人买房需不吃不喝20年。相比之下,我国在稳定物价和保障民生上表现突出,2024年推动“保交楼”项目,交付超500万套住房,房价涨幅控制在2%以内。这种对比,让澳洲网民频频感叹:“中国模式真牛。”

然而,澳洲政府的政策却与民意相悖。自2021年加入“澳英美联盟”以来,澳洲在军事上全面倒向美国,2024年斥资3680亿澳元采购核潜艇,矛头直指我国。这种“经济靠我国,安全靠美国”的分裂策略,难以持久。2023年,美国对澳农产品出口施加隐性限制,导致其对美贸易顺差缩水20%,而我国增加从澳进口牛肉和葡萄酒,金额分别增长35%和42%。悉尼商会报告显示,62%的企业主希望政府“减少对美依赖,专注亚洲市场”,尤其是我国。

而且,澳洲对我国的战略价值远不止经济。其北部达尔文港距我国南海仅2000公里,是印太地区要冲。2015年,我国民企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租下该港99年,却因美国压力屡遭审查,2024年初被迫缩减投资。

实际上,澳洲尽管资源丰富、物产丰饶,但并非没有软肋。其经济过度依赖资源出口,制造业仅占GDP的5.8%,远低于我国的27.5%。2024年,全球新能源转型加速,我国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电池市场65%的份额,而澳洲虽是锂矿大国,却因加工能力不足,只能以每吨4200澳元的低价出口原材料,我国加工后的电池组件则高达每吨10万澳元。这种产业链差距,让澳洲在与我国的合作中处于弱势。


网民呼吁土澳乃应允之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土澳民众居然想加入

此外,我国在澳洲的影响力还体现在文化与人才流动上。截至2024年,澳洲有120万华裔居民,占人口的4.6%,其中近半数为过去20年移民。悉尼和墨尔本的华人社区,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还将中华文化融入主流。2023年,墨尔本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突破1万人,汉语成为澳中小学第二大外语。2024年,近3万澳洲学生申请我国高校奖学金,同比增长28%。这种软实力渗透,让“土澳民众想加入我国”多了几分现实意味。

即便如此,澳洲的未来仍充满变数。2024年,其政府计划投资200亿澳元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82%,我国企业中广核和国家电网签约参与总值50亿澳元的风电项目。这种合作,既缓解了澳洲的能源压力,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打开市场。但是,美国对此频频阻挠,2024年10月,其商务部警告澳洲“谨防中国技术渗透”。这种外部干预,让澳洲在中美之间更加左右为难。

从历史纵深看,中澳关系既有深厚渊源,又充满波折。古人可能最早触及澳洲,却因环境恶劣未占其地;近代英国以不正手段建国,留下道德争议;如今,我国以经济实力重塑关系,却面临地缘博弈的挑战。1972年中澳建交后,双边贸易额从不足1亿美元跃升至2023年的2380亿美元,年均增长超20%。这种“斗而不破”的格局,为网民的“天予不取”提供了现实映照。

从横向对比看,澳洲的处境独一无二。新西兰人口仅500万,经济规模不及澳洲五分之一,却因灵活外交在中美间游刃有余,2024年对华出口占其总量的28%。加拿大虽与美国接壤,却通过NAFTA锁定市场,对华贸易额仅占出口的6%。相比之下,澳洲既有资源优势,又有地缘短板,若不能正视与我国的合作潜力,恐难早晚会沦为大国博弈案板上的鱼肉!


网民呼吁土澳乃应允之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土澳民众居然想加入

信息来源:本文综合自《明史》、郑和航海图研究、澳大利亚统计局贸易数据、我国海关总署进出口统计、悉尼大学民调报告、澳洲国立大学土著研究、《金融时报》、《南华早报》等权威资料,所有数据和事例真实可靠。


文章来源:历史侦查处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