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栺簡唦 开篇:一场“不眠”的金融革命“一觉醒来,账户可能翻天覆地”——这曾是加密货币投资者的调侃,但很快,美股投资者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心跳体验!2025年3月,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宣称,拟于2026年下半年提供工作日全天候24小时的交易服务。此消息一出,全球资本市场为之震动。若该计划获批,美股将告别百年“朝九晚四”的传统,成为首个实现“24/5”交易的主流证券市场。 ![]() 为何纳斯达克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争夺全球资本:亚太投资者的“时差红利”“亚洲投资者正成为美国股市的超级买家。”纳斯达克总裁塔尔·科恩直言,亚太地区对美国科技股、医疗股的狂热是核心驱动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美股的规模已高达17万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其增长幅度高达97%,亚太资金占比更是急剧攀升79%。往昔,这些投资者不得不熬夜盯盘,或者依靠算法交易。然而,24小时交易将完全冲破时区壁垒,使“北京午后购入苹果、伦敦凌晨抛售英伟达”成为常态。 交易所的“军备竞赛”,怎会是纳斯达克的独角戏呢?在这一领域,众多交易所纷纷参与其中,竞争激烈,纳斯达克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绝不是唯一的竞争主体。纽交所计划2025年推行22小时交易,Cboe也申请全天候交易牌照,甚至日本东京交易所已延长收盘时间。这场竞赛背后,是交易所对流动性和市场份额的生死争夺——谁先实现“无缝交易”,谁就能吸引更多高频交易者和国际资本。 争议焦点:金融科技的狂欢,还是流动性的陷阱? 散户的福音:罗宾侠、盈透证券等平台已允许盘后交易,24小时机制将让散户更灵活应对突发新闻(如财报、地缘冲突),避免“开盘即跳空”的被动。 流动性的“强心针”:纳斯达克100ETF(代码:159660)近期连续触及申购上限,科技股热度印证市场对“即时交易”的渴求。 反对派:风险与成本的暗流 流动性“黑洞”现象:尽管夜间交易量有所增加,然而其流动性相较于日间依旧低了70%。若众多订单在非活跃时段大量堆积,便有可能致使价格失真,甚至触发闪崩现象。 普通投资者的“隐形税”:延长交易时间意味着更高的佣金、更复杂的风控,散户可能因频繁操作而亏损加剧。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王竞达警告:“这不是游戏市场的简单叠加,而是策略和资源的全面升级。” 技术“高压测试”:要实现24小时无缝交易,证券信息处理系统(SIP)需全面升级,确保实时报价准确。纳斯达克虽承诺与行业协作,但历史经验表明,技术故障(如2012年脸书IPO宕机事件)往往猝不及防。 颠覆性影响:全球金融规则的重构 A股的“倒逼”压力当前A股每日交易仅4小时,不足美股传统时段的一半。若纳斯达克成功,A股国际化进程可能加速。中金公司曾作出预测,延长交易时长可提升A股活跃度,从而吸引更多外资。但监管层更担忧“跟风”风险——盲目延长可能放大散户投机,反噬市场稳定。 金融科技的“新战场” 评论:这是金融民主化,还是资本游戏的升级? 对散户而言,24小时交易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机会包括:跨时区套利,以及对全球事件(如美联储突发降息)的快速响应。 风险:信息过载、睡眠剥夺式交易、高频算法的碾压。 结语:一场没有终点的实验 读者互动:您是否支持股市进行24小时交易呢?如果你是投资者,会选择“全天候奋战”还是“守住传统时段”?欢迎诸位于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观点! 文章来源:栺簡唦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