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当美国大饼变毒药:澳大利亚在“奥库斯陷阱”中的寒颤与觉醒

2025-3-10 19:56| 发布者: 门户生活| 查看: 2750| 评论: 0

文章来源:小梅妻鹤子


2025年3月,南太平洋的季风裹挟着咸涩与寒意,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站在珀斯港口的潜艇基地前,望着空荡荡的码头苦笑——这里本该停泊着美国承诺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如今却只剩下海浪拍打防波堤的轰鸣。这荒诞的场景,正是美国“战略画饼”与“临阵脱逃”双重戏码的生动写照:从特朗普时期的“印太战略”到拜登力推的“奥库斯计划”,华盛顿用核潜艇、安全承诺和地缘幻想编织的“金缕玉衣”,终在现实的狂风中露出“皇帝的新装”本色。

一、奥库斯陷阱:从“核潜艇盛宴”到“天价烂尾楼”


2021年美英澳三国高调签署的《奥库斯协议》,曾被视为“印太版北约”的基石。时任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豪掷3680亿澳元(约合1.7万亿人民币),誓要打造南半球最强核潜艇舰队^1。美国防长奥斯汀当时信誓旦旦:“到2033年,澳大利亚将拥有匹敌中国的深海利剑!”然而四年过去,这场“核潜艇盛宴”已沦为国际笑柄:

技术空头支票:美国承诺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首艇交付时间从2033年推迟至2042年,而所谓“联合研制”的新艇更需等到2060年。这与澳大利亚现役“科林斯”级潜艇2030年退役的时间表形成致命断层,迫使澳海军不得不耗费数十亿澳元为老潜艇“续命”。

财政黑洞吞噬:协议要求澳大利亚先行支付60亿美元“启动费”,其中30亿用于补贴美国造船业产能不足,剩余资金则投入“概念研究”——这笔钱足够购买3艘法国“短鳍梭鱼”级常规潜艇,而后者正是被莫里森撕毁的合同标的。


主权枷锁暗藏:2024年曝光的协议附加条款显示,澳大利亚需将潜艇基地永久向美英开放,战时需“优先满足美军需求”,甚至需承担核泄漏事故的全部责任。悉尼大学教授休·怀特痛批:“这不是盟友协议,而是殖民契约!”

这场闹剧的荒诞高潮,出现在2025年2月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当被问及首艘潜艇能否如期交付时,美国海军部长德尔托罗竟摊手反问:“我们自己的舰艇都造不完,你们真觉得澳洲能排上队?”

二、经济绞索:当“反华急先锋”沦为“弃子”


美国的背叛不仅体现在军事承诺的落空,更在于将澳大利亚推向对华经济战前线后,自己却悄然收割果实。2020-2024年间,澳大利亚因追随美国对抗中国,导致煤炭、葡萄酒、大麦等12项商品对华出口暴跌173亿澳元。讽刺的是,美国同类商品对华出口同期激增46亿美元,完美填补市场真空。

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戏码早有预兆:

安全绑架经济:美国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曾对澳施压:“与中国改善关系就是向威权屈服!”^3 这种胁迫迫使阿尔巴尼斯政府即便在铁矿石价格暴跌、失业率攀升的2024年,仍要强撑“对华强硬”人设。


产业链掏空:美国以“去风险化”为名,要求澳大利亚在稀土、5G、光伏等领域与中国脱钩。但当澳企试图转向美国市场时,却发现需缴纳比中国客户高出40%的“盟友溢价”。

战略阳谋暴露:2025年初《经济学人》刊文直言,美国推动奥库斯计划的深层目的,是借澳大利亚资金重振本国衰落的军工复合体,“就像二战时让盟友购买战争债券”。

更令澳大利亚寒心的是,当2024年硅谷银行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震荡时,美国财长耶伦的第一通求救电话打向了日本央行,而非所谓“印太铁三角”中的堪培拉。

三、地缘幻觉破灭:从“白人的孤岛”到“文明的弃儿”


澳大利亚的悲剧,本质上是其地缘认知分裂的恶果。这个“孤悬于亚洲的欧洲文明飞地”,既想维持西方阵营的身份认同,又难以割舍亚洲崛起的经济红利,最终在美国精心设计的“恐华症”中迷失方向:

历史记忆错乱:从殖民时期的“白澳政策”到冷战时的“前沿堡垒”,澳大利亚精英层始终将亚洲视为威胁来源。这种思维定势使其轻易落入美国“中国威胁论”的话术陷阱,即便中国从未在南海与澳发生直接冲突。


文化身份焦虑:悉尼智库洛伊研究所2025年民调显示,72%的澳大利亚人认为“同时做美国盟友和中国伙伴”已无可能。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恰是美国离间战略的成功印证。

战略自主窒息:为换取美国“安全承诺”,澳大利亚不仅牺牲外交独立性(如被迫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就涉疆议题对华发难),更在AUKUS框架下让渡国防自主权。前外长卡尔指出:“我们的潜艇听命于华盛顿,就像殖民地军队服从伦敦。”


当2025年3月美军宣布将关岛基地防御等级提升至“二级战备”,却未同步通知澳大利亚时,堪培拉才惊觉自己不过是美国印太棋盘上的“过河卒”。

四、觉醒之路:澳大利亚的“冰与火之歌”


痛定思痛之下,澳大利亚社会正涌动反思浪潮:

1. 经济再平衡:西澳州长麦高恩公开呼吁“重启中澳自贸协定升级谈判”,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更绕过联邦政府,直接与中国签订人民币结算协议。

2. 安全多元化:军方秘密推进“自主防卫计划”,包括加速高超音速导弹研发、与印尼共建海上巡逻网络,试图降低对美军事依赖。

3. 外交新思维:前总理陆克文牵头成立“印太战略研究所”,主张借鉴东盟“大国平衡”策略,在美中之间构筑“等距离外交护城河”。

正如《澳大利亚人报》2025年社论所言:“当美国大饼的糖衣融化,露出的不是自由世界的基石,而是霸权主义的毒饵。是时候停止在寒风中为他人站岗,回到属于自己的篝火旁了。”

澳大利亚的遭遇撕下了美国同盟体系的虚伪面纱——所谓“共同价值观”不过是利益捆绑的话术,当危机来临,华盛顿永远优先考虑“美国第一”。这场持续五年的地缘豪赌,留给澳大利亚的不仅是3680亿澳元的财政窟窿,更是一面照见中等国家生存困境的魔镜:依附霸权终将被霸权反噬,唯有战略自主才能抵御时代寒流。当南十字星再度升起,或许这个“孤独的大陆”终将明白:真正的安全不在他国承诺的潜艇里,而在自主选择的航道上。

文章来源:小梅妻鹤子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门户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