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WHatplus _No. 1141 // 六岁那年,一辆载着“释小龙报恩”海报的皮卡车从我老家驶过,鼓声撼地,尘土飞扬,成功吸引住全镇人的目光。 傍晚,十余位面圆耳大的光头壮士,斜披袈裟,腰系青绦,足蹬黄靴,闲庭信步在小学门口,搭起几丈高的帐篷,铜锣敲得哐当响。 “门票5块钱,进来看惊喜!” 攥紧老人头,瞪圆双眼,走进帐篷,我的确见识并收获到很多惊喜。 比如,释小龙的“师哥”竟然是位40多岁的东北精壮汉子。比如,一把开光的桃木宝剑售价60元。再比如,时隔多年后,我才知道钢枪刺喉、铁圈脱身、掌劈红砖,不是电视里的少林72绝技,而是民间的传统杂技。 文章来源:WHatplus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