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门户网 首页 热点资讯 查看内容

趋势发布|2022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

2023-3-27 12:41| 发布者: 摄影数码| 查看: 1477| 评论: 0

文章来源:科技迷你小小生


林 刚


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1


前言


2022的中国碳纤维产业,国产碳纤维用量历史上首次超越了进口量,且在中国市场总需求量的比例直接飙升到60.5%,比2021年增长了53.8%。又一年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是必然计入历史里程碑的重大年份。回顾行业二十年来的艰辛岁月,所有的建设者均为此感到欣慰与自豪,请大家记住这个行业伟大的年份。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上述的辉煌战绩仅仅发生在中国市场,是在政策的保护之下的成就。而我们的出口量极小,说明了我们行业的国家竞争优势还未形成。希望行业继往开来,苦练技术内功,在今后几年做出重大突破。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2020年,整整六十年,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是不折不扣的跟随者,仰望当年国际八大行业巨头。2020年之后,整个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202022年,中国市场全球占比分别是45.7%53%55%,均为全球第一;中国运行产能全球占比:21.1%30.5%43%后两年均为全球第一。二十年的积淀通过近三年爆发,从而构建了碳纤维大国的地位,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实力的变化,我们首先要摒弃“言必称东丽”的跟随思维。今日之中国碳纤维,必须有自己的自信、自己的道路及自己的思想!对于国际巨头,如果说之前是仰视而产生的少许崇拜,今天是平视而产生的客观认知,这种客观认知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同行的伟大、尊重伟大才可能让自己伟大。


今年,一改之前对碳纤维行业笼统的描述,我们将碳纤维世界分成了三类应用及企业:分别是第一类航空航天军工应用企业,第二类高性能工业应用企业,第三类大丝束工业应用企业。在第三类下面,有四类细分应用企业,分别是:第一细分类-完整大丝束企业,第二细分类-不完善大丝束企业,第三细分类-不完整大丝束企业,第四细分类-未出现的巨丝束企业。如果此时您对分类有疑惑,请参考最后一章“8.观察与思考”了解详情。为什么要如此分类?众所周知,这几年我们的企业在迅猛扩产,市场价格走低、库存增加,一定会得出行业供过于求的结论吗?非也,起码对第一类航空航天军工类,几乎没有影响。我们之前习惯的“T300,T700,T800”的发展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吗?对第三类企业显然是荒谬的。既然笼统的结论几乎都会有强烈的反驳。我们就需要细分行业,因地制宜、精准论事。这个“三大类四分类”体系,是我们向全球碳纤维分享的中国原创思考,抛砖引玉,希望激发全行业的思考,形成“自信、自足与自立”的行业文化!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更是伟大的,其中瞬息万变、排山倒海的神奇魔力,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核心机制。任何行业都有一群资深专家与聪明大脑,他们周密调研、审慎分析、脑力激荡、千辛万苦为行业规划了发展战略。然而,这三年的市场数据,毫不留情地否定了这些努力。十年来书写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过程中,每当我有“大聪明”冲动及预言时,第二年的市场数据总是猛抽我的脸,智商在受到多次严重伤害之后,我逐步明白了“尊重市场、习惯自嘲”应该是个明智之举。作为市场经济的学生,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可能只是摸到皮毛的小学生。中国从“碳纤维大国”向“碳纤维强国”的迈进过程中,对于习惯“坚忍不拔、二十多年如一日死磕硬科技的行内同仁”,我丝毫不担心,只是特别注意原创的产业链生态建设。产业之外,我们呼吁一个更加“尊重市场”的大环境与土壤。


特别鸣谢


感谢碳纤维全行业的参与企业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大家对我们的数据与结论均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感谢中国化纤协会各位领导的支持;感谢中国复合材料集团前董事长 张定金先生、中石化上海石化副总经理 黄翔宇先生、行业资深营销人士 陈宇航先生等一批业界同仁无私分享行业信息与思想。



文章来源:科技迷你小小生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澳洲门户APP

© 澳洲门户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