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嘉宾商学 无论是慕尼黑还是马德里,在欧洲逛商场时,走到顶层,你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小到手机、耳机、充电器,大到音响、电视,大多摆在一个混合区域内。只有两个品牌设有独立的展示空间,仿佛VIP般被围拢在卖场中间,其中一个是美国品牌苹果,另一个是中国品牌——大疆。 与中国消费者的在线消费习惯不同,欧洲的电子产品大多集中于城市繁华区域的高档商场最顶层。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对多数化妆品、服饰而言,电子消费品是相对的“刚需”品类——正如中国的电影院一样,欧洲传统卖场对于正在升温的电子消费品十分倚重。另一方面,从大疆的地位也可以看出,无人机作为潮玩加实用工具的定位,在欧美的受欢迎程度可能已经超过了中国本土。 很多国内消费者可能并未感知到的是,大疆早已成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绝对的霸主,拥有70%的市场份额。正如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前几年,iPhone在欧美消费者口中就是这一品类的代名词一样,Dajiang这个有点拗口的中文词在很多欧美玩家口中,就是无人机的代名词,而非Drone这个含混的词汇或者“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这个严谨的学术的称呼。 为什么是大疆,这个在国内并不那么名声显赫的企业,是如何继华为之后横扫海外市场,实现各种遥遥领先的?以下,Enjoy~ 1、初创故事:始于痴迷,成于癫狂正如很多粉丝津津乐道的那样,尽管少年时代背景不同,但大疆的创始人汪滔与乔布斯的创业历程确有诸多相似之处。而且,很多创业者的例子都证明了,有足够的热情和专注,才能获得命运之神的眷顾。 汪滔出生于1980年的一个杭州小康家庭。与很多80后一样,汪滔小时候痴迷于漫画,他对无人机的痴迷也正是因此而来。少年时代的汪涛在看一本名为《动脑筋爷爷》的国产科普漫画的时候,莫名被其中的一个情节引发了好奇心,红色的直升机可以在半空中停止不动。 从此,汪涛成为了一个少年航模迷,他曾经努力考试取得班里第一,就是为了获得父母说好的奖励——一个玩具遥控直升机。青年时代,他曾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后因为一心想要转投直升机飞控相关专业而选择半途退学,反复尝试、申请后,进入了香港科技大学。 在这里,汪涛成为了一个直升机科技狂,每日废寝忘食地阅读资料、设计、发明,只为了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自己制造一个可以自由悬停、随意飞行的直升机模型。他的执着打动了香港科技大学的一名教授,也是国内机器与自动化领域的顶尖专家之一李泽相。在展示了自己本科阶段粗陋的毕业设计之后,李泽相教授将他收为研究生。 2006年,在李泽相教授的支持和劝导下,汪滔“长期旷课”带着父母提供的20万来到深圳创业,大疆就这样诞生在一个20平米的库房里。 成立公司后,汪滔仍然保持着他学生时代的癫狂与热情。但管理者与科学家的工作性质毕竟不同。一年后,初创的同事们因为他不分昼夜的骚扰和不懂激励的公司管理纷纷离去,汪涛差点成了光杆创业者。这个时候,又是恩师出手相救,不但联合哈工大的朱晓蕊教授共同为大疆提供了100万的投资,还发动这一年的港科大研究生加入大疆,提供科研和管理人才。 奄奄一息的大疆成功续命。需要特别补充的是,这并不是什么“护犊子”的爱徒心切的故事。要知道,两位教授除了学术成就,也是成功的个人天使投资人,朱晓蕊曾孵化了全球无人车激光雷达龙头速腾聚创,而李泽湘教授是云鲸智能、逸动科技等多家独角兽公司的孵化者。他们看重的是,汪滔身上那股痴狂的执着精神。 文章来源:嘉宾商学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