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科技评测解说 作为国内MCN概念的短视频生产机构,WEIMEDIA未亦传媒正站在风口上。 2016年,国内提出MCN的概念时,大部分人还在问“什么是MCN”。时隔一年,短视频迎来风口,数百家MCN平地崛起,MCN不再是个新鲜概念,但WEIMEDIA未亦传媒却正在做MCN模式转型,以应对国内更为复杂的短视频生态。 国内目前短视频内容的需求量非常大,但供应量却不够,依靠单个网红生产的内容质量极其低下且变现困难,我们要找到一个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在哪儿呢? 答案是将MCN从1.0 升级为2.0。在1.0时代,MCN主要以签约个人网红为主,最终的内容产出要根据网红个人的生产能力。而在2.0的时代,我们主要以内容为主,把不同的创作人集合在一起创作内容。 2017年,WEIMEDIA并没有像其他机构一样,签约很多网红,而是把重点放在寻找有能力创作内容的人才上。目前WEIMEDIA正在寻找合作有创作才华的年轻人加入他们的队伍,创作出更符合时代特性和受众特性的短视频。 短视频2.0时代是以内容为中心。 2017年是短视频的爆发年。“目前微博有30%的流量来自短视频,而这个占比还在不断上升。”目前整个中国对短视频的需求是很高,但内容供应量不够。 目前除了内容供应量不够之外,大多数短视频内容都以搞笑内容为主,质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短视频的变现就会受到影响。在中国很多的广告主认为目前大多数短视频内容质量较低,不适宜品牌投放,所以很多广告主还是观望态度。一方面是广告主投放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平台也缺乏完善的分成制度。在国外,YouTube的55%的广告费直接分给创作人,而国内很多平台并没有完善的分成制度,这些都影响了短视频的变现 ,从而导致短视频内容生态陷入恶性循环。 从变现角度来看,目前个人网红的商业价值很难持续,仅有少部分头部网红有变现能力,“每个人想要跟Papi酱合作,但Papi酱的一个原生广告是300万起。品牌想找头部网红,但头部的网红又太贵,其他的网红他们又也不认识。”WEIMEDIA认为这种情况导致整个行业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关键不在于签约多少的个人网红,而在于能够聚集有创作能力的人共同打造短视频IP 。 文章来源:科技评测解说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我方观点。亚太菁英传媒及旗下澳洲门户网(ozportal.t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info@ozportal.tv。 |